【“十二五”巡礼之一】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27.01.2016  19:15
编者按: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当前,全校上下正在深入思考、分析研判学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卯足劲头努力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十二五”规划的总结是“十三五”编制的前提。为此,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特推出“十二五巡礼”专栏,陆续向大家介绍“十二五”  期间学校的重点工作和取得的突出成绩。期望通过专栏的推出,为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为科学谋划“十三五”提供借鉴与参考。 “十二五”以来,学校党委行政团结和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坚持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着力推动改革创新,扎实推进科学发展,全面促进校园和谐,学校的办学能力与社会影响力得到显著提升,各项事业迈上了新台阶。
【“十二五”巡礼之一】全面深化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十二五”期间,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放在中心位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优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内涵建设,扎实推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再上新台阶。 科学管理  抓考风促学风树教风 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引入教学管理中,强化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教学运行平稳有序。加强考试改革与管理,建立了从规章制度学习、诚信教育、警示教育、监考、巡视到违纪处理的全过程考试管理体系。加强学风建设,逐步完善学生培养过程管理,构建了三位一体的学业预警制度,提高对学生学业的指导性、预见性。落实依法治校的精神,严格教学规范要求,强化了专升本工作的细节管理,完成了转专业、推免研究生细则等制度和规范建设,建立了常规教学工作状态数据发布制度,先后制定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教务人员考核、教学周历、本科生课程考核、监考人员职责等系列强化教学过程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办法,保障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肃性。 外引内建  课程资源实现优质化 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提升计划”,开设高级英语、应用数学、思想政治等课程的公共基础课程提高班,为部分欲继续深造参加研究生考试的本科毕业生提供学习机会;设立公共基础课程改革专项经费,重点资助数学、物理、外语、思政、计算机、体育、工程训练等公共课程建设与改革,受益学生覆盖全部专业。 引入“清华学堂在线”课程资源平台,整合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启动了MOOC(慕课)/混合式教学改革试点班,探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全方位推动课程资源教学信息化建设。 建成由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学术权威主讲的“尔雅网络通识课程”平台,面向全校师生提供自助式学习资源服务。近三年共4000余人次修读了100余门次网络课程,  3000余人获得了学分。 拓宽渠道    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多样化 以深化学分制改革为依托,打破学科专业的限制,大力发展双学位和主辅修,培养跨学科“交叉复合型”人才。近年成功申请双学位、辅修学生400余人。 稳步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进一步探索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目前已拥有7个国家级、10个省级、2个校级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实施“产业教授”计划,推动企业高端人才向学校集智,产业教授在岗人数15人。 加强联合办学、深入开展国际国内校际交流。开办ACCA教改班,探索本科教育与国际资质教育接轨、国内学历教育与国际学历教育结合的新模式;组建我校第一届“拉美复合型人才国际班”,探索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培养途径;推进国内联合培养,与中科大、南工大续签联合培养本科生协议,五年来外派学生近200人,联合培养学生中保送及考取国内研究生比例达30%,共计接收80余名国内交换生到校学习。 采用“1+3”模式,试点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融合。与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峨胜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从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土木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共招收学生450名,在合作机制、培养内容、运行方式、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方法、学生学业指导等方面成效凸显。 多措并举    创新创业教育平稳推进 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引导,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普及创新创业知识,营造创新创业教育氛围。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30余门,开设大学生创新实践班7个,运行良好。推进创新实践学分认定工作,共579人次获得学分。由教务处主办、与工程中心共同举办的2015年创客教育高峰论坛顺利举行。 以科技创新活动为驱动,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抓住成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高校契机,大力开展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专项计划,共资助国家级项目88个,省级83个。 以创新创业平台为依托,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和西科众创空间,全面开展创新创业论坛、创业讲座培训、创业计划大赛、创业经验交流、创业项目推介等主题沙龙活动,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实践。 务求实效    本科教学保障机制渐趋完善 构建高水平、可量化的教学质量评价与奖励体系。突破单纯以课堂效果为主要指标的评价模式,对教师课程教学的评价涵盖了教学大纲的制定与落实、课堂教学表现、辅导答疑与师生交流、课程考核与改革等教学各环节过程。建立全员听课制度,校领导、学院(部、中心)领导、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和教学管理干部,每学期都保证一定时间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和掌握教学情况。本科教学质量监控、评估、持续改进体系逐步完善。 加强教学硬件条件建设,保障本科教学健康发展。先后共计投入经费800余万改造、新建多媒体教室。建立全自动录播教室2间,为自制课程资源提供硬件保障。铺设专用网络通道,解决教务管理系统出口带宽问题,提供公网到教学相关信息服务的高速访问,保障教学管理网站的访问无阻,为校外师生、家长提供更人性化的服务。积极推进教学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增设了人性化管理服务功能,逐步提供日常教学事务的在线自助式服务。 强化内涵    本科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加强教学改革项目立项申报,强化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注重总结凝练,显示度不断提升。十二五期间,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环境及能源应用工程三个专业通过住建部专业评估;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省级7项;成功申报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省级14门,双语示范课程5门;新增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启动了10个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为大学生校级实践教学基建设;设立了10个校级  “示范实习、实训基地”项目;《中国近代史》课程入选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精彩一课”,获批省级“十二五规划教材”11部;组织参加第十四届、十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获奖47项;组织参加“四川省普通高等学校体育专业青年教师说课比赛”,获团体一等奖;公体组、理论组、术科组一等奖各1项;获批国家级教改项目12项目,省级5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 回顾历程,斗志弥坚,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学校将筑牢“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立德树人理念,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教育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激发学校人才培养的潜力和活力,努力培养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基础宽厚、专业扎实、视野宽广,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人才,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幅度提升,奋力开创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 (王娟  编辑)(教务处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