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第一届环境与新材料论坛
6月2日,“第一届环境与新材料论坛”(The 1 st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nvironment & New materials)在我校狮子山校区田家炳教学楼117会议室召开。副校长谢名春、学校科研处副处长教育部西南土地重点实验室主任任平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石碧、南京工业大学先进材料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霍峰蔚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Chen Peng教授、Zhang Qichun教授、Li Shuzhou教授、Liu Bin教授、美国佛罗里达大学Wei Wei教授等环境与新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论坛。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院长徐成刚、书记饶显周、副院长李权、副院长伍晓春、教授赵仕林和副教授毛卉参加了此次论坛。论坛由徐成刚和毛卉主持。
论坛开幕式现场
谢名春代表主办方四川师范大学致辞。他指出,关注全球环境领域研究热点的大学才能受到全球的关注。此次论坛的举办,是我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举措。四川师范大学以“双一流建设”为目标,始终关注环境焦点、关注材料前沿,把应对和解决环境领域相关问题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四川师范大学一直积极支持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和“四川省高校农田生态服务能力建设工程中心”等科研平台致力于水环境保护、生态污染治理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可喜成就。谢名春表示,四川师范大学将积极参与、推动本次论坛,充分发挥自身人才、学科、区域等优势,致力于为环境与新材料技术的创新研究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学术论坛主要涵盖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理论化学等多个方面,石碧、霍峰蔚、西南交通大学崔树勋教授、四川大学黄鑫教授、Chen Peng、Zhang Qichun、Wei Wei、Liu Bin、Li Shuzhou、毛卉等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做特邀学术报告。
石碧在主旨报告中对“全球环境领域工程研究与开发焦点”进行了综述。他指出,随着全球经济活动更加频繁,环境压力进一步增大,全球应对环境问题的力度也不断加强;当前世界发展趋势为环境及环境新材料领域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要结合“一带一路”等战略不断聚焦学术前沿、推进本领域积极发展态势,实现科学研究与实际需求的有机结合。石碧教授还具体结合目前的环境态势,为与会学者详细分析了环境工程领域十个主要研究焦点与十个主要开发焦点。
石碧教授作主题报告
霍峰蔚就“多孔配位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做了特邀报告。他指出,微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OFs)在气体存储/分离、催化、检测和药物传输等方面表现出优异性能而备受广大学者的关注。霍教授还就如何通过将功能材料和MOFs有机结合,发展多孔配位聚合物复合材料、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已有相关性能,开发并获得其在环境材料领域的新性能等问题做了详细介绍。
霍峰蔚教授作特邀报告
崔树勋作了题为“离子特异性效应对高分子与水相互作用影响的单链力谱研究”的报告、黄鑫作“基于皮胶原纤维开发和设计新型功能材料”的报告、Chen Peng作“基于纳米材料界面、生物物理学、工程学和生物学开发新型生物纳米技术及生物传感器”的报告、Zhang Qichun作“Polymers as Promising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Rechargeable Lithium Batteries”的报告、Wei Wei作“Plasmon-Driven Anisotropic Growth of Gold Nanoprisms: Cooperative Action of Surfactants with Light”的报告、Li Shuzhou作“Exploring properties of nanomaterials by theoretical and computational tools”的报告、Liu Bin作“Probing Electrochemical Reactions under Operando Condition”的报告、毛卉以“功能吸附材料”和“功能催化材料”为主就我校科研平台关于环境新材料的相关工作作了介绍与交流。
赵仕林向与会专家、学者表示感谢。他表示,此次论坛为进一步推进我校科研工作注入了动力,四川师范大学及相关科研团队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拓展合作平台,加强学术交流,进一步做好“环境与新材料”领域的科研工作。
据悉,本次论坛由我校主办,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西南土地资源评价与监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土资源开发与保护协同创新中心共同承办,旨在搭建“环境与新材料”领域青年科学家的学术交流平台,推进四川师范大学“双一流”建设,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促进学术交流。
与会学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