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探索“2343”路径 解锁“主动脱贫”困局

18.12.2017  22:04

 

近年来,万源市充分发挥贫困群众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作用,把群众精神脱贫作为推动全市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抓手,探索出“2343”路径,解锁“主动脱贫”困局,实施系列扶志和扶智工程,强化教育引导,实施“造血”式帮扶,让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不断开阔眼界、树立信心、主动脱贫奔康。 

落实两个“富志”行动,解锁群众精神贫乏

一是挎包宣讲富政策理论水平。从乡镇、市级部门精心挑选190多名党员干部成立挎包宣讲队,深入全市52个乡镇、170个贫困村,采取集中宣讲和上门宣讲、田间地头宣讲、农家小院宣讲等方式,围绕医疗、教育、卫生、保障和民生等方面的惠民政策,以及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等内容,向广大群众开展宣讲达3100余次,同时为群众发放《万源市脱贫攻坚政策指南》和党的十九大、省十一次党代会宣传挂图、挂历等资料。

二是文化惠民富精神文化生活。紧扣“让文艺大旗在脱贫攻坚阵地上高高飘扬”主题,深入开展“故事颂脱贫、能人讲脱贫、光影纪脱贫、书画绘脱贫、荧屏传脱贫、文艺演脱贫”等文化助脱贫系列活动,举办万源市“奔康路上”文化惠民文艺巡演乡村行共72场,开展“书画进万家·脱贫奔康”革命老区行活动,举行“脱贫奔康幸福家庭秀”主题摄影大赛、“喜迎十九大·丹青绘蓝图”文化助脱贫书画展、“奔康杯”小品大赛等赛事,创作出《不当贫困户》、《修路》等一大批以脱贫攻坚为主题的优秀小品,征集“脱贫奔康”原创歌曲74首和原创小戏(小品)52个。

紧抓三项“扶智”工程,解锁贫困代际传递

一是抓好“控辍保学”工程,不落下一个贫困学子。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机制,紧盯重点地区、重点学段、重点群体,全面摸底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上学情况,对辍学及残疾学生采取入户宣传引导和上门送教的方式,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救助政策,实现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100%,无因贫因残辍学失学。

二是抓好“全面改薄”工程,不落下一个农村学校。投资7086万元,新建教学及辅助用房43610平方米,改扩建运动场9000平方米,维修校舍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投资489万元,为农村学校购置艺体、实验室等教学仪器及设施设备,切实改善全市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三是抓好“万教云”工程,不落下一项对接资源。通过“互联网+名师工作室”、“互联网+教育资源对接”、“互联网+教育平台建设”、“互联网+远程互动教学”4种模式,无缝对接中国学科网、四川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成都名校等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成功搭建国家、省、市、县四级教育资源平台,实现教学互助、资源共享、均衡发展,全力推进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现代化。

构建四大服务平台,解锁群众致富无门

一是构建职业技能培训服务平台。精准实施“万人培训入万家”工程,依托定点培训机构,加强与农村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对接,采取订单、定向、委托等培训模式,大力开展农村实用技术、乡土人才和技能就业能力培训,同时,大力实施“劳务品牌”培训工程,积极开展巴渠建工、巴山妹子、巴山厨师、巴渠保安等劳务品牌培训,给予参训学员食宿交通补助。2017年,全市开展贫困家庭技能培训1934人,完成贫困家庭劳务品牌培训337人,选送4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就读达州市“就业扶贫专班”。

二是构建稳定转移就业服务平台。建立健全就业扶贫“一库五名单”,围绕“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项不出错”要求,扎实做好38438名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实名制登记入库和“五名单”(基础信息、就业培训、转移就业、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登记工作,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实行实名制动态管理,开发精准脱贫农村公益性岗位720个,确保每个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举办县级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5场,精准实施“百企千岗进百村”工程,积极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共计提供营销、家政、管理服务等2800多个工作岗位,成功签订就业协议人数1750余人。

三是构建创业培训指导服务平台。对有创业意愿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给予免费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等政策扶持,提供工商登记、银行开户、创业指导、项目推介和创业担保贷款等便利。

四是构建创业资金保障服务平台。用好用活扶贫小额信贷和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发放扶贫小额信贷9381笔、38561万元,发放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5240万元。建立扶贫信贷分险基金、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实施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扶持,贷款最高额度达10万元,撬动和放大建档立卡贫困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就业创业能力。制定创业奖补政策,对创办领办创业实体的,给予1万元奖励,对贫困户发展“五小”庭院经济的,给予每户不超过3000元的奖补政策,引导11659户贫困户发展庭院小畜牧、小种植、小果木、小加工、小商贸。

开展三类评比活动,解锁群众观望等待

一是开展“美丽乡村”系列评比活动。依托“四好村”创建、就业扶贫示范村建设、十大最美新村创建等活动,突出“抓点示范,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工作思路,选好主题,精心策划,组织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特色产业发展、文明乡风树立等专题评比活动,让村民自觉抵制好吃懒做、相互攀比、大操大办、低级媚俗等不良风气,让贫困村焕发新活力、形成好风气。目前,成功创建省“四好村”1个、达州市“四好村”38个,打造1个达州市级和17个县级就业扶贫示范村。

二是开展“星级农户”系列评比活动。扎实抓好“最美家庭”、“星级农户”、“脱贫致富光荣户”等系列主题评选活动,按照申报参评、群众评议、审查认定、公开公示等程序进行评定,设立光荣榜、颁发荣誉证书,编印典型事迹。截止目前,全市共评选出最美家庭18个、星级文明户8000余户、脱贫致富光荣户12户。

三是开展“典型人物”系列评比活动。创新开展“最美扶贫人”、“感动万源十大年度人物”等评选活动,公开表彰一批主动脱贫、艰苦创业,并带领周边群众致富的典型人物,涌现出了创办旧院黑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40余户贫困户创业的优秀青年刘晓岗;率先摸索高山蔬菜种植,带领乡亲共同致富,成为堰塘乡主动摘掉“贫困帽”的第一人的徐代富等典型人物。

省测绘地理信息局2017年驻村帮扶工作成效显著
    2017年,四川省测绘地理信息局按照省委省政府、省直机关工委脱贫攻坚统一部署安排,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务实的工作举措,认真做好甘孜藏族自治州乡城县克麦、马色、沙孜、东宫、信沟、郎冲、巴麦等7个贫困村的帮扶工作。抓好工作部署和落实,省测绘地理信息局年初制定驻村帮扶工作2017年度要点,明确工作要求、工作计划,该局和局属各单位领导多次带队开展结对帮扶。协助发展集体经济建设,帮助贫困村发展野生菌、生态藏猪、旅游等扶贫产业项目,使农副产品顺利转化为收益,促进村民增收。帮助实施基础设施工程,协助县级责任部门和村两委科学制定基础设施项目规划,改善交通、水利等设施。发挥测绘技术优势,按照县政府要求制作乡城县遥感影像图、乡城县旅游图和乡城县三维立体图一系列地图共1300余幅,为领导规划管理决策提供资料,为战略规划、经济建设、旅游服务、公共应急、防灾减灾等提供及时、可靠的保障服务。积极开展社会扶贫工作,组织开展“测绘企业家乡城行——助力扶贫攻坚”活动,为7个帮扶村捐款20余万元;开展2017扶贫日自愿捐赠活动,局机关及9个局属事业单位共计1622名职工参与,捐赠资金68870.扶贫与移民
人社扶贫铿锵豪迈的四重奏
    “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扶贫与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