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走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

21.04.2015  10:52
(2015年4月20日) 王 东 明
同志们:     今天,是“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两周年的日子。我们在地震灾区雅安召开专题研讨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交流芦山地震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经验、做法,围绕创新体制机制、走出重建新路进行深入研讨,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首先,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出席研讨会的国家部委领导、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对大家长期以来给予四川工作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     两年前,突如其来的芦山7.0级强烈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新的伤痛和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给予巨大支持,明确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由四川省负总责,探索建立新的体制机制,走出重建新路。面对中央的重托和灾区人民的期待,我们深感千钧重担、责任重大。压力面前,我们迎难而上,勇于担当!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在全国人民无私援助下,我们万众一心、攻坚克难,艰苦奋斗、重建家园,奋力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取得了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成效。截至3月底,由地方承担的2419个总体规划项目,已完工63%,完成投资68.5%,重建进展符合规划进度,为全面完成重建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坚持科学规划、统筹谋划,震后一周即启动灾情评估和规划编制,震后3个月国务院印发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省里同步编制出台11个专项规划,有力保障了恢复重建及时科学有序推进。我们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优先加快城乡住房重建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重建,优先解决5000多户困难群众住房问题,震后一周年全部搬进新居。我们坚持做强产业、提升能力,统筹恢复功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布局建设重点产业园区,科学规划实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夯实灾区群众奔康致富的基础。我们坚持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牢固树立顺应自然、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着力抓好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依托生态优势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们坚持量力而行、求真务实,一切从灾区人民的需要出发,合理确定重建标准,不搞华而不实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把每一分钱都用到刀刃上。     经过两年的拼搏奋斗,芦山地震灾区发生了显著变化,城乡面貌焕然一新,“户户安居有业、民生保障提升、产业创新发展、生态文明进步、同步奔康致富”的规划愿景,正在加快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现实。从青衣江畔到蒙顶山上,从中心城镇到偏远村寨,灾区人民已经走出灾难阴影,正满怀信心创造美好新生活。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告诉大家,省委十届三次全会确定的“三年基本完成、五年整体跨越、七年同步小康”重建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靠的是中央的坚强领导、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同志等中央领导亲临灾区视察指导,在每一个关键阶段、重要时刻都作出重要的指示批示,为灾后重建指明了正确方向;靠的是祖国大家庭的大力支持、无私援助,中央有关部委特事特办,社会各界和人民子弟兵、新闻记者、志愿者踊跃相助,为灾后重建增添了坚强动力;靠的是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克难奋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同志们,     人类社会总是在同自然灾害作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的。灾害应急管理,是世界各国政府的重大课题。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中央首次明确“地方作为主体”的新机制,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强调要“探索出一条中央统筹指导、地方作为主体、灾区群众广泛参与的恢复重建新路子”。这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急救灾工作思想的重大创新,贯穿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运用历史眼光和辩证观点看待问题的科学方法,为探索完善我国抗御巨灾体制机制提供了科学指引。 提出并实行“地方作为主体”的新机制,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强化地方抗御重大自然灾害的责任和能力,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创造性、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主人翁意识。     承担主体责任,探索重建新路,是中央赋予四川的重大政治任务。在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的实践中,我们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认真落实中央重大决策,围绕落实地方主体责任、走出科学重建新路进行了不懈探索,进一步加深了科学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规律性认识。     第一,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需要健全领导指挥机制,为抢险救灾和恢复重建提供组织保障。抢险救灾是与死亡和时间赛跑的战斗,灾后重建是涉及当前和长远发展的系统工程,首先要有强有力的领导指挥体系。救灾阶段,我们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成立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统一调度指挥。重建阶段,省上切实承担起“负总责”的责任,组建省重建委员会牵头抓总,统一协调制定规划、出台政策、使用资金,灾区市县强化组织落实,建立严格的责任制,推进重建工作任务落实。顺畅的指挥体系和明晰的责任机制,确保了千头万绪的救灾重建工作得以有力有序推进。     第二,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需要健全工作推进机制,切实保障各个环节高效务实运转。灾后重建是全省的重大任务,是灾区的中心工作,必须在工作落地落实上下功夫。领导带头抓落实,省委、省政府负责同志经常深入灾区调研指导、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重大实际问题;围绕项目抓落实,围绕重要时间节点任务倒排工期,99%以上的项目审批核准备案下放到市县,重大项目分类建立台账、动态管理;跟踪问效抓落实,实行督查经常化,及时发现困难和薄弱环节,促进限期整改、定期问效。上下协调联动、层层压紧任务的工作机制,保证了重建工作扎实有效。     第三,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需要健全群众参与机制,更好发挥灾区群众的主体作用。在党委政府引导下,灾区普遍建立了由群众代表组成的“自建委员会”,从规划设计到建房选址,从资金使用到质量监督,从收集建议到处理纠纷,全程让群众参与,群众的事情群众办。这些举措办法,既确保了重建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又在村民议事中化解了矛盾纠纷。正是与群众商量着办、一起来干,重建工作得到群众的理解支持,营造了良好的重建环境和秩序。     第四,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需要健全社会协同机制,形成推动加快重建的强大合力。社会组织是现代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我们创新社会组织管理,在灾区成立灾害应对社会管理服务平台,创建抗震救灾社会组织和志愿者服务中心。构建“大群团”工作格局,引导各类社会组织,深入开展心理抚慰、纠纷调解、创业就业等活动。构建多元化协同、开放式服务、项目化运作等社会力量参与工作机制,促进党委政府与社会力量合作,有力推动了社会组织参与重建从点向面、从应急向常态、从碎片化向制度化的转变。     第五,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需要健全省内对口援建机制,为重建工作提供有力支持。芦山地震灾区总体上欠发达,灾后重建面临重建力量和要素保障的制约。我们组织省内经济较发达市对口援建重灾县区,省直部门在人才、技术、管理等方面给予帮扶,相关职能部门帮助招商引资。开展省内对口援建,有效整合资源,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解决重建力量不足、资金技术人才缺乏等问题,又能拓展地方合作空间,是加快重建和促进发展行之有效的办法。     第六,落实地方主体责任,需要健全资金质量监管机制,确保廉洁重建阳光重建。灾后重建资金使用和质量安全,各方高度关注。我们始终按政策法规办事,健全分级分类分项的资金管理办法,强化资金物资全过程监管,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交出一份明白账。结合重建工作实际落实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严格执行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严格按规范和制度办事,才能有效防止出现重大质量安全和腐败问题,确保重建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第七,落实地方主体责任,尤其需要重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灾后重建是一项超常规的工作,对灾区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是一场特殊考验。我们根据重建的特殊需要,选优配强灾区各级领导班子,提拔使用救灾和重建中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选派有重建经验的领导干部充实灾区市县领导班子,同时从全省选派优秀干部到灾区一线挂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灾区实践课堂教育,组织党员干部驻村蹲点、联村帮户,始终保持苦干实干的精神状态,带领群众打赢重建硬仗。在地震灾区,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身份亮出来,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有力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为灾后恢复重建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同志们,     当前,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正处于关键时期。夺取重建全面胜利,提升重建整体水平,走出重建新路,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开拓创新、砥砺奋斗。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地方作为主体”的新机制,认真实施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确保三年重建目标顺利完成。我们将继续把居民住房、公共服务设施等民生重建摆在首位,推进城乡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我们将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和城镇体系重建,加快改善灾区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重建城镇功能,着力增强城镇承载能力。我们将下大力气抓好产业重建,抓住国家实施“一带一路”等战略机遇,科学谋划和推进灾区经济转型发展,大力培育特色农林业、文化旅游业等优势产业,增强灾区自我发展能力。我们将深入推进生态重建,毫不放松抓好地质灾害防治这个“生命工程”,加快自然生态系统修复、恢复,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打造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我们将大力弘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广泛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扎实做好群众工作,展示四川人民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有中央各部委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有全省上下特别是灾区干部群众的团结一心、拼搏实干,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一定能够取得全面胜利。     这次研讨会的召开,对于我们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加快芦山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虽然两年来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但重建还在进行当中,难免还会存在一些不足。希望大家积极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查找不足。我们一定用好研讨成果,集思广益,以更大的力度推进科学重建,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