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 今年外贸预期增长难准确判断
编者按:商务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底,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发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89起,涉案金额36.19亿美元。踏入2014年,国外特别是新兴市场对“中国制造”的反倾销等仍然不断。截至1月10日,国家商务部已连发了14次预警提醒,涉及多个国家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我国贸易摩擦形势不容乐观,需冷静对待。
从今日(16日)商务部召开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3年共有19个国家地区对我国们发起了贸易救济调查,总共有92起,比2012年增长了17.9%。92起中,反倾销调查有71起,反补贴调查有14起,保障措施有7起。除此之外,美国还对我国发起了“337”调查19起,比2012年的18起增加了1起。除了发达经济体立案增幅继续大幅度上升以外,新兴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立案也呈增长趋势。从商务部现在得到的数据对比来看,中国将连续18年成为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连续8年遭遇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中国仍然是贸易保护主义的最大受害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表示,近年来,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国家经济复苏步伐缓慢,自由贸易理念弱化,贸易保护主义明显升温。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外贸出口市场布局还不够均衡,出口产品比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品的竞争都不同程度的加剧,容易引发贸易摩擦。
总的来看,贸易摩擦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出口国的伴生现象,有一定的必然性、长期性和复杂性,这种局面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扭转,我们既要认真应对,也要平常心看待。为了维护我国产业利益,过去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并且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一方面是应对国外贸易保护主义,另一方面是在保护我们的产业方面。在摩擦应对方面,我们有效应对了中欧光伏贸易摩擦等一批涉案金额大、影响范围广的重大案件,保护了企业出口市场份额。我们还强化了贸易摩擦的预警机制,在公共信息服务和贸易救济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工作都得到了显著加强。我们还妥善运用世贸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企业合法利益,去年有多起案件我们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我们还通过对话磋商、管控分歧,既发挥与主要贸易伙伴国政府间贸易救济磋商机制作用,又努力维护与发展中国家稳定可预期的贸易环境。我们强化了对企业的法律技术指导服务,支持中国企业运用法律维权,同时支持相关商协会和国外的业界进行交流。在针对进口产品不公平竞争方面,我们通过开展贸易救济调查,维护产业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去年我国共对外发起反倾销调查11起,涉及进口产品6种,发起反补贴调查1起,涉及进口产品1种。目前,我国贸易救济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完善,调查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通过依法立案和调查,及时遏制不公平竞争产品的进口,为保障产业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都作出了积极贡献。
针对贸易摩擦,相关专家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仍然缓慢,一些国家出于争夺市场的考虑,会更多采取贸易救济手段。具体到新兴市场,去年以来很多发展中国家由于资金外流,都出现汇率大幅贬值、经济基本面转差的现象,近期美国收紧“量化宽松”预计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影响会更明显,“中国制造”在新兴市场可能会遭遇更多贸易摩擦。然而,贸易摩擦并不是全球贸易的主流,去年我国出口达2.21万亿美元,相比而言去年89宗案件金额并不大。另一方面,贸易摩擦对具体行业影响很大,为此,各方要据理力争,同时行业也要及早转型升级,避免在价格问题上授人以柄。
而对于2014年的外贸情况,沈丹阳在发布会上表示,2014年外贸形势将十分严峻复杂。总体来看,近期世界经济保持复苏,外部需求有所改善,出口有望延续企稳增长的势头。随着国内宏观经济发展继续向好,改革创新动力不断激发,内生增长动力有效增强,进口需求也将持续增长。因此,从大趋势上判断,对今年外贸的发展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但是,由于受成本高企、资金短缺、竞争加剧等因素的影响,再加上季节性因素和去年同期基数比较大的原因,预计2014年一季度的进出口数据仍有可能出现波动。
商务部不久前对1900多家重点外贸企业的统计调查也显示,近期企业出口订单有所恢复,出口信心在回升,其中对美国出口订单反弹的幅度比较大。2013年12月,出口订单金额比上个月增长企业占总体调查企业数的32.1%,自9月份以来,首次恢复到30%以上,环比提高了4.4个百分点。订单下降的企业占了24%,环比减少3个百分点。订单情况好转拉动企业出口信心指数上升到102.9,环比提高了2.9个百分点,重返临界线以上,表明企业对未来出口形势也是谨慎乐观的。
虽然形势是严峻的,但是总体是谨慎乐观的。但是我们要更多地看到问题和困难,及时有效研究对策,引导帮助企业找到更好更多的出路。从企业反映的情况看,今年外贸要实现稳定发展,至少还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今年“三座大山”略有不同。
第一,世界经济虽有回暖,但复苏态势不稳。从重点联系企业调查的情况看,2013年四季度,认为外需不振影响出口的企业占比高达77.9%,比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降低0.4和4.3个百分点。
第二,国内要素成本上升,中小出口企业尤为困难。虽然重点联系企业认为,成本上升影响出口的占了54%,比三季度和上年同期分别降低0.5和1.7个百分点,但是仍然占了一大半。
第三,国际市场竞争加剧,产业和订单对外转移加快。由于发达经济体鼓励产业回归并且更加重视扩大出口,东盟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加快发展外向型产业,我国在国际市场面临的贸易保护和竞争压力都大大加大,订单向外转移的趋势明显。在我们的调查中,重点联系企业认为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影响出口的占到28.6%。
在这样的形势下,今年的外贸预期增长很难准确判断,一般认为不可能高于去年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