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贫困地区儿童开启幸福之门

30.05.2014  10:07

 

六一”前夕关爱山区儿童 5月26日,志愿者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马堤乡东升小学给学生发放雨伞。当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位于龙胜贫困山区的马堤乡东升小学,为每位学生送上一双雨鞋、一把雨伞以及图书等物品。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当许多家长因为添加剂问题让孩子远离方便面时,有一些孩子却把它们当成珍贵的食品,用来招待贵客;当城里幼儿园的小朋友已经开始知道搭配衣服的时候,有一些孩子依然衣衫褴褛;当众多家长纠结让孩子报什么兴趣班时,有一些孩子连最基本的受教育权利都无法保障;当城市小学门口接送孩子的车辆熙熙攘攘、川流不息的时候,有一些孩子还在自带桌椅上课、爬天梯上学、趟河水上学……同一片蓝天下,有这样一些孩子,他们的生存状态,他们的未来发展,成为我们无法回避的伤痛。

        这些孩子大多生活在山区,在经济尚不发达的贫困地区、甚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他们在营养健康、教育资源等方面与城市儿童存在不小的差距,他们通向梦想与幸福的大门因为贫困而紧闭,他们对外部世界充满迷茫,他们的内心世界充满苦涩,甚至在小小年纪就已看穿一生。但他们同样是早上七八点钟的太阳,是国家的未来与希望,为他们开启幸福之门,也是中国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们的健康状况亟待改善。贫困地区儿童普遍存在营养不良、发育迟缓的现象,有些孩子甚至吃不上一日三餐,有些孩子一个月也吃不上一次肉、一次鸡蛋。因为营养和公共医疗服务匮乏,贫困地区儿童成为疾病多发的高危人群,贫血、肺炎、手足口病、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等极大地威胁着他们的身体健康。虽然现在从官方到民间都采取了一些措施,推出了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试点项目,实行了“营养午餐”、“免费午餐”等计划,但要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健康水平,还需要政府继续加大财力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为贫困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他们的受教育权利必须得到保障。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只有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了文化,贫困地区儿童的发展才会有所不同。而目前,因为自然条件恶劣、社会条件简陋,贫困地区还存在优质教师流失、教师年龄及知识结构老化、中小学校舍不够安全、教育配套设施和服务跟不上等问题;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学校生活艰苦,许多孩子不得不放弃了读书的机会。当城里的孩子热衷于ipad游戏时,贫困地区的儿童却发出了“iPad可以吃吗?”这样的疑问,现代科学技术离他们很遥远,贫困固化成为教育失衡无可选择的“苦果”。而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补上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这块“短板”,兜住这个“网底”。

        他们的梦想同样需要呵护。童年是七彩的,梦想是绚丽的,但对贫困地区的儿童而言,人生的选择却非常有限。因为贫困,他们对挣钱的渴望变得强烈,“打工”成为很多孩子的最大愿望;因为贫困,他们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丰富,更不敢奢谈兴趣爱好;因为贫困,他们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他们渴望亲情却无人倾诉,有很多困惑却没人可以交流。物质的贫乏让他们的生活经受苦楚,精神世界的荒芜却足以影响他们一生的命运。为了让贫困地区儿童的梦想不因贫穷而夭折,必须创造条件,让他们看到圆梦的希望,产生追梦的动力。

        儿童的命运既是个人的命运、家庭的命运,也关系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为贫困地区儿童开启健康成长、实现梦想的幸福之门,是贫困家庭和贫困地区彻底脱贫的根本出路,是彻底斩断农村贫困“穷根”的必要举措,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让我们的目光始终关注他们,让我们的爱伴随他们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