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芭比》争吵的人并不了解芭比的这一切

30.07.2023  16:22

  一直折射着时代思潮和性别意识的变迁

  第一次,不需要看票根、也不必开口询问,只看一眼等在影厅门口的女性观众占比和一片深深浅浅的粉色穿搭,就可以辨别出这里将要放映的电影。当人们充满仪式感地翻出一件粉衣服,像参加party一样去看一场电影,它已经赢了。

  《芭比》可能是这个夏天讨论度最高的电影之一,尽管它在中国内地的成绩比不上美国本土。7月21日上映的《芭比》,首周末就在美国国内收获了1.55亿美元票房,这一成绩使它成为2023年首映票房最高的影片,也是美国有史以来票房第四高的周末票房贡献者。

芭比》剧照

  在国内,这部事先没有任何宣发造势又以女性尤其是年轻姑娘为绝对主角,目标观众也以年轻姑娘为主的电影,在影院排片经理那里被严重“低估”,首日排片仅有2.4%,首日票房仅837.26万元。以至于不少事先看过电影的影评人、KOL自发为《》呼吁增加排片,影评人沙丹就是其中之一,在他看来,它是“属于这时代的满分电影”。

  于是,在开局不利的情况下,《芭比》依靠影片的高品质和高话题度引发观众巨大反响。在只有五六十万的观影人次看过《芭比》的7月22日周六,它强势登上了微博主榜热搜第一,豆瓣开分8.9。在接下来的几天,随着互联网平台热度的指数级攀升,市场迅速给予了反馈,《芭比》接连实现排片、票房的双逆跌。上映四天时票房已经过亿,排片增至10%,预测票房也从六千多万上调到了3亿。不少网友在平台上留言说,“自来水”们硬是把《芭比》从“ICU”里抬了出来。

  “治好了我的粉红色羞耻

  从东四环某影城刚刚放映完《芭比》的影厅里走出的观众,陆昊是唯二的两位男士之一,他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自己是陪女朋友来的,这部充满粉红泡泡的影片不太符合自己的审美,但是也并没有像社交媒体上一些男性网友所说的感觉被冒犯,他觉得“影片虽然是女性议题,但总体还是比较温和”。

  影评人沙丹认为,既然涉及性别议题,由于不同性别带来的理解差异,即便产生一些争议也属正常,但是《芭比》恰恰做得相当聪明,甚至某种程度可以说“讨巧”。“它用‘反扣’的方式,把芭比世界和人类真实世界做了一个倒置,实际上是告诉观众,在不能平权的世界里,处于任何一个位置哪怕是趋于所谓主导的性别,过得都不会太容易。”沙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

  《芭比》的故事开始于芭比们所处的童话世界“芭比乐园”。某天醒来,经典芭比发现自己的生活出了问题,她出现了焦虑、悲伤这些不属于芭比世界的情绪,最可怕的是,她不再是适应高跟鞋的足型——脚尖着地,而是变成了和普通人一样,整个脚掌着地。于是,她走进人类居住的现实世界,寻找答案。乍一看,这部以儿童玩具为原型、沐浴在粉色之中的喜剧,可能不符合超级英雄电影盛行的时代大片模式,更非尖锐表达观点的艺术电影,里面没有真正的反派,或者说压根没有展现“反派”真正残酷的那一面,所以所谓冲突、矛盾和解决方式,都好像“过家家”。

  但它还是能够戳中人,因为现实照进了游戏,因此那么多素昧平生的女观众在电影院里爆发出惺惺相惜的笑声。那些充满塑料感和人造感的荒唐笑点,好像粗线条卡通简笔画一样勾勒出了女性在日常中被忽视、被误解的真实感受:女性身处于怎样的充满有色眼镜的世界?为什么女性独自出行至陌生的环境会感到不安?女性面临哪些难解的尴尬处境和焦虑……

  在美国本土,女性议题再加上芭比这款诞生于1959年的经典玩具引起的情感共鸣,为电影提供了一个独特的优势,美国广播公司评论说:“这是一部奶奶、母亲和女儿可以一起去欣赏的电影。不管她们年龄多大,都会认为这部电影是针对她们的。

  电影风靡的同时带动起芭比周边的销售量,甚至救活了“死亡芭比粉”这个多数人难以驾驭的颜色。是的,芭比似乎是唯一一个在颜色谱系里拥有姓名的玩具IP。

芭比》剧照

  粉红风潮也正在内地发酵,朝阳区某名创优品实体店的芭比联名区,热门款式已经基本售罄,店员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电影上映2、3天的时候,包、毛巾、拖鞋、袜子、卡子这类比较受欢迎的联名款就卖光了,补货还需要一段时间。有网友在影片评论区留言说:“《芭比》不仅科普了平权,还医治了我多年的粉红色羞耻。在针对的女性各类羞辱中,年龄羞辱排在前三,自8岁以后,如果我胆敢再穿粉红色就会被人说‘装嫩’。”在小红书,不少一线城市的“小红薯”都在向三、四线城市的“集美”求代购,那里的联名货品还比较充足。

  周边联名产品的售卖走势某种程度是票房的映射。根据灯塔专业版统计,一、二线城市为《芭比》总票房贡献了约74%,排片占比最高的四个城市依次为上海、广州、深圳和北京。在这个强手如云的暑期档,《芭比》题材和卡司不够下沉,是它的票房远不及评分的重要原因。

  “近几年乏味、无聊的好莱坞已经透支掉了国内观众的信任,导致《芭比》吃了亏,在上映首日只拿到极低的罕见排片份额。”影评人沙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另外,平权和女性主题也有一定门槛,要求有一定数量级的观影者文化层次较高,平时关心也愿意参与有关两性的社会对话,至少得有这个意识,大城市平时接受的信息量还是相对多一些。

  在中国,芭比娃娃玩具本身也不够下沉。这个已经有64年历史的娃娃,直到21世纪初才进入中国市场,在那个“学习至上”的育儿理念占据压倒性优势的新世纪初,无论是“性感”的形象还是缺乏教育意义的“换装”“化妆”“恋爱”等玩法,都与中国父母的价值观相去甚远,被排斥几乎是必然的命运。2009年3月,美泰公司花重金在上海最繁华的地段淮海路开办的芭比6层旗舰店华丽登场时,在中国消费者那里遭遇了极其冷淡的待遇,仅两年后,这家旗舰店就宣告停业。尽管由于其巨大的品牌知名度让很多人都认识芭比,却并没有童年与她为伴的经历,更不了解她在女性独立之路上,曾经做过什么。

  这一次通过电影,所有人得已重新认识一贯被视为物化女性、胸大无脑的芭比娃娃。

  拉出困滞在母职陷阱中的女孩

  《芭比》戏仿《2001太空漫游》的开场,已经说明了这个玩具的“初心”。今年64岁的芭比诞生于美国平权运动最盛大一波浪潮的前夜,在她诞生前,女孩子们的玩具只有一种——胖嘟嘟呈现出婴幼儿形态的娃娃,而游戏中,小女孩自然而然地扮演起“母亲”这一角色。

  那时,恰逢波伏娃的《第二性》在美国出版不久,女人们开始思索书中所说的:“女性不是生而为女人,而是后天形成的……”一位名为露丝·汉德勒的母亲最先发现,男孩和女孩的玩具有天壤之别。她的女儿芭芭拉除了为婴儿娃娃扮演妈妈,提前演习贤妻良母,几乎没有什么可玩的,而儿子肯,玩具五花八门,他可以在游戏中想像自己是消防员、牛仔、外科医生……作为一名玩具行业的从业者,露丝希望女儿也有可以投射梦想的玩具。在一次家庭旅行中,她受德国漫画人物的启发,创造了全新的娃娃,并以女儿芭芭拉的名字命名之——芭比。

芭比》剧照

  1959年,露丝和她丈夫艾略特·汉德勒共同创立的美泰(Mattel)玩具公司首次在纽约玩具展上推出了第一款芭比娃娃。这个芭比娃娃身穿一件时尚的无肩带黑白条纹泳衣,金色头发扎成马尾辫。当时的slogan是,“芭比——少女的榜样”。

  初代芭比的诞生犹如神祇,给困滞在母职陷阱中的女孩们带来了崭新的价值启迪。就像《芭比》电影中一样,女孩们扔掉了“婴儿”,扯下围裙,第一次看到了“自我”,小女孩们从“妈妈”这个角色中觉醒了。芭比娃娃有着毫不掩饰的性感身材,可以换上各种衣服,没有丈夫,没有孩子,取而代之的是自给自足的工作和生活。她们不再是需要女孩们照顾的“孩子”,而是她们的朋友,甚至是未来的自己。

  1962年,被美国人称作“传媒史传奇人物”的海伦·格莉·布朗出版了她最著名的《单身女子与性》,被称为第一份反对婚姻、主张女性的经济和性自主权的宣言。在此书出版的三年前,芭比已经向小女孩们传递了原始的女权主义信息,只不过它用实物,而不是文字。

  芭比娃娃一经问世,就迅速席卷了美国市场,首年销售量就达到三十万,帮助美泰成为美国玩具业巨头,并在之后数十年时间里,长期占据美泰旗下玩具销量龙头老大的地位。1977年接受采访时,露丝·汉德勒曾说:“每个小女孩都需要一个洋娃娃,通过它来实现自己对未来的梦想。”这是她对芭比娃娃的设想,她希望芭比能够代表“女性有选择”。那时,芭比确实做到了。

  1962年,肯尼迪夫人第一次在电视上向所有观众敞开了白宫里的私人居住空间。也许是受此启发,问世刚刚3年的芭比拥有了自己的第一套房子。书架上有许多书,墙上挂着校队三角旗,那是受过大学教育的标志。没有象征家庭职能的厨房,但有电视机和唱片机,家里摆着男朋友Ken的照片,卧室里却只有一张单人床。1962年的“芭比梦想豪宅”,为这个系列至今的每一代产品奠定了至关重要的基调:她是个自由自在的职业女郎,手头宽裕,谈着恋爱,独自居住,Ken只是一个男朋友。

  在当时,女性要独自置办房产并不容易,金融机构常常拒绝单身或者离婚女性的抵押贷款申请,因为她们没有男性共同签署人。直到1974年《平等信用机会法》通过,美国对女性的信用歧视才被废止。

  面世的第四年1963年,美泰发布了学士服芭比——芭比大学毕业了!当时,美国女性大学入学率远低于男性,且辍学率相当高。1965年,芭比再次突破自己,成为登上月球的宇航员,比阿姆斯特朗还要早先四年,而美国拥有第一位真正上天的女性宇航员是在1983年。1973年,外科医生芭比推出,事实上当时美国医生的女性群体只占9%。

  上世纪6、70年代,美国女性就业率还徘徊在低位时,芭比已经展开了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涯,且不断挑战进入现实中女性较少的行业,空军飞行员、古生物学家、摇滚明星、电脑程序员……发展到今天,芭比已经有过150多种职业,她已经从一个秀场女孩真正成为了职业女性。

  从1992年开始,芭比每隔四年还会参加一次美国总统竞选,她的竞选团队中所有成员全部都是女性。

  从神坛跌落绞刑架

  1971年,在美国第二次女性主义浪潮的高峰中,芭比做过一次重要的设计改变——由侧视改为直视,不再回避别人的眼神,而是自信地直视前方。美泰管理层将其媲美为马奈的名画《奥林匹亚》,因为画中的风尘女子对抗性的凝视眼神,被认为具有解放和反抗意味。

  这种“对抗性凝视”在《芭比》电影中被致敬:夜色降临,肯闭上双眼慢慢靠近芭比,而芭比睁大眼睛拒绝了肯的亲吻,一反传统爱情故事里女孩闭眼被动等待男孩嘴唇的桥段,谁是主体不言而喻。

  但芭比勇敢“对抗性凝视”前方时并没有想到,伴随现实中性别思潮的突飞猛进,人们注视芭比的目光也变了。

  1993年圣诞节,不少拆开礼物礼盒的孩子发现,芭比娃娃居然嗓子粗犷,喊着“复仇”!这是美国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Igor Vamos成立的芭比解放组织协会(BLO)”搞的恶作剧,他们在圣诞前夕潜入玩具商城把数百个芭比娃娃和美国大兵的声音盒互换,以此抗议芭比带来的性别刻板印象——1992年美泰推出会说话的芭比娃娃,其中的一句“数学课很难”引起了巨大争议,人们认为芭比在教女孩子漂亮比聪明和用功读书更为重要。

  更引人注目的是2006年发表在《发展心理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该研究发现,小时候接触过芭比娃娃的女孩比接触过其他娃娃的女孩更担心自己的身材。芭比带来的最大副作用,是让小女孩们对自己的身材和外貌感到焦虑,这种情况甚至演化出了一个专有名词——“芭比综合征”,就是以芭比的外貌为模板,通过节食或者整容手术,来让自己与芭比的外表更为接近。如今走红网络的乌克兰模特瓦莱里娅·卢基亚诺娃、俄罗斯模特安吉莉卡·科诺娃等人均是以芭比娃娃为整容模板的典范。

  芭比迅速从神坛跌落绞刑架,因为她展现了一个看似“完美”但不切实际的身材。当女性开始质疑和反抗父权制度下苛刻的审美标准,丰乳细腰、身材苗条的芭比被认为是男性凝视下的女性形象,是男权世界中女性被物化的明证,因而受到外界的批判,也被家长冷落,甚至被抵制。

  所以当电影里的芭比满心欢喜地以为自己仍然是女孩们的朋友和榜样时,却惊讶地发现,女孩子们早已抛弃了她甚至看不起她。在戏外,美泰公司的芭比娃娃进入新千年后销量一路惨跌,尤其从2012年开始,女性意识的又一次兴起,开始对只有一种理想体型进行挑战和反抗,芭比娃娃销量进入持续的负增长。

  此时,女孩们的新一代偶像艾莎(Elsa)公主横空出世。虽然2013年上映的迪斯尼电影《冰雪奇缘》中,艾莎和芭比一样拥有完美的身材,但是她充满力量,身居女王高位且命中真爱源自姐妹亲情,艾莎无疑是更顺应时代需求的女性代言人。2014年,美国国家零售联合会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艾莎取代芭比成为了女孩子心中最受欢迎的玩具。更直接的反馈来自市场。2014年下半年,芭比玩具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销量下滑,高达16%。

  时代逼迫芭比必须做出改变。2016年,美泰公司对芭比娃娃的标志性身体进行了一次革命——在她的大腿和腰部增加了几毫米的宽度,缩小了胸部。那年发布的时尚芭比系列有四种体型、七种肤色、22种瞳色以及24种发型。新推出的三种体型包括微胖芭比、娇小芭比和大高个芭比,意在显示女性本来就拥有各种身形。这次改版,使芭比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题目为“现在可以停止议论我的身材了吧?”如此一来,对于芭比无法真实反映现代女性的批判暂告一段落。

  走下神坛后的芭比,又在2019年整整60岁的时候,拥有了使用轮椅和假肢的形象,以展现多元化的美与自信。也正是在这一年,首部真人芭比电影开始筹备。在电影拍摄的几年里,芭比家族出现了更加多元的形象:患有白癜风皮肤病的芭比、光头的芭比、唐氏综合征芭比……曾经象征完美的芭比开始走向不完美的真实,就像电影里的芭比,最终放弃了没有烦恼的塑料乐园,放下踮起的脚尖,选择现实,成为一个会变老会有橘皮组织但拥有完整姓名的真正女人。

  故事仍然在继续,戏外的芭比还没有从艾莎手中拿回王冠,戏内的芭比,觉醒也并不在于夺回乐园。也许无论戏内还是戏外的芭比,要追寻的都不必是孰强孰弱的输赢,而是从枷锁中走出去,勇敢面对不完美的人生,发现自我存在的意义。

   

责任编辑:祝加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