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谈为子报仇:校园戾气加重须引起警惕
原标题:校园戾气加重须引起高度警惕
今日社评
本报特约评论员
消除少数人心中的偏激情绪和戾气,需要从对家长的教育做起,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与同学的冲突。目前家长和教师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家长在处理孩子涉及的纠纷时的不理性举动,都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关。
9月21日, 浙江瑞安一名男子持刀入校杀害一名小学生 。据瑞安市公安局通报,犯罪嫌疑人林某某的女儿19日与同校学生叶某发生口角,眼部被打致疼痛(伤势轻,未就医,正常上学),林某某而心生怨气,21日携带水果刀到学校寻找叶某报复并伤害叶某。目前,犯罪嫌疑人林某某已被瑞安警方刑事拘留,当地检方提前介入此案,教育部门安排对学校其他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相关报道见07版)
女儿被同学欺负,家长出面找对方报复并将对方杀害,这起案件的性质非常恶劣,后果和影响异常严重。案件披露后,很多人对犯罪嫌疑人的凶残行径十分愤慨,但出乎意料的是,有一些网友却站在犯罪嫌疑人一边,认为他用生命保护女儿不受欺负,值得理解。这些网友的心态,反映了一种需要警惕的社会情绪。
林某某杀人案绝对是极个别案例,但个案就发生在那些充斥偏激情绪、严重戾气的声音中。消除少数人心中的偏激情绪和戾气,需要从对家长的教育做起,引导家长正确对待孩子与同学的冲突。目前家长和教师交往中出现的矛盾,家长在处理孩子涉及的纠纷时的不理性举动,都与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有关。不少家长实际上接受的是“成功学”教育,这种教育不但要求孩子必须处处争强好胜,而且要求家长也要争强好胜,不能在任何地方输给其他人。这样的“成功学”教训必须改变。
近年来,一些地方发生的校园暴力案件有增多之势,对于校园戾气的加重,家长和社会都有责任,每个人也都可能成为校园戾气的受害者。那些理解犯罪嫌疑人林某某的人,自己在遇到类似事情时,可能也会采取这种过激措施,觉得是出了一口恶气。可是他们没有想到,这不但给另一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自己的孩子在未来的成长中也会失去父亲的陪伴,笼罩在巨大的阴影之中。林某某为报仇杀害了叶某,假如叶某的父母也是无论如何都要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
学生之间发生摩擦和纠纷是难以避免的,在发生摩擦和纠纷后,学生家长需要理性对待,教育孩子与同学和睦相处,多从孩子自身角度进行反思、引导。有的学生是明显的过错方,但父母护犊子,始终不愿意承认错误,也不要求道歉,这确实令人生气,但另一方家长应该寻求合法途径维护权利,而不是意气用事,在冲动之下找对方“报仇”。这是法制社会对人的素养的基本要求,为人父母者应当以身作则。
另外,对于学生之间发生的冲突,处理起来往往需要有一个过程。孩子认识到自己在冲突中的问题,本来就需要学校和家长进行教育,家长不应太急于获得自己想要的处理结果。不少人认为,孩子在学校被欺负,家长如果不为孩子出头,实在是太窝囊、太憋屈,于是主张以暴力手段解决,赞美“快意恩仇”。这种信奉“丛林原则”不顾及后果的野蛮做法,对个人和社会都严重不负责。以瑞安林某某杀人案为例,两天前女儿被同学打伤,学校应该还在协调处理中,林某某就忍不住动手自己解决,这不只是因为他“缺乏耐心”,更因为他信奉“丛林法则”,甘愿以“一命抵一命”的极端方式进行复仇。
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和中小学幼儿园配合妇联、关工委等相关组织,在队伍、场所、教学计划、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协助,共同办好家长学校;要求中小学幼儿园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总体部署,帮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织专家团队,聘请专业人士和志愿者,设计较为具体的家庭教育纲目和课程,开发家庭教育教材和活动指导手册。举办家长学校开展家庭教育,亟须突出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教育家长正确对待孩子涉及的矛盾冲突,通过合法途径维护孩子的权益,决不能像林某某那样“快意恩仇”,给他人最终也给自己酿成惨痛的悲剧。
责任编辑:张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