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何要开展德国隐形冠军研修班的学习

27.04.2018  14:53

森海塞尔耳机、贺利氏贵金属、克林贝格齿轮、卡赫清洁、Volocopter电动直升机、双立人刀具……和世界500强相比,这些企业看起来虽然规模不大,年销售额也不是很高,但在细分市场,他们的地位却不可撼动,有些企业在全球市场的份额甚至超过了90%。

在德国,“隐形冠军”企业从事的都是复杂产品和系统的制造与研发,且大多已成为这一领域的市场领导者。正是这些不计其数的“隐形冠军”,成就了“德国制造”的金字招牌,为德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国际竞争力和连绵不绝的经济源动力。

目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中国的“隐形冠军”也在不断涌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7年汉堡峰会上提出“加强‘中国制造2025’同德国的‘工业4.0’战略对接”,要进一步推动两国科研人才和工业企业管理者培训和交流学习。按我市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整体部署, 成都市企业服务中心 在市经信委指导下,将工信部中德合作培训班项目引入成都,通过组织企业家赴德学习德国工业4.0精髓,参访世界顶级工业博览会,与世界一流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深度交流,帮助企业家开拓国际视野、掌握先进理念、实现思维创新、提高质量管理,也为我市企业搭建沟通交流、融合发展的国际互动平台。

为加强中德两国之间“隐形冠军”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可以多看看关于赫尔曼·西蒙教授的报道。我们需要知道什么是隐形冠军,怎样区分隐形冠军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在以下是赫尔曼·西蒙教授的答记者问。

一个企业能够被冠以“隐形冠军”的标准是什么?

首先,他是某一细分市场的绝对领先者,如果以市场占有率来衡量,他应该是世界同业市场的前三名,或者至少是某个大洲的第一名。其次,年销售额一般不超过10亿美元,当然,这是上世纪90年代的标准;10年后,因为企业和市场都在不断发展,我将这一标准提升到了30亿美元;到2012年,这个标准被划在了50亿美元。第三,公众知名度比较低。我没有量化这个标准,但至少他们不易受人察觉。

回顾过去30年,是什么推动了“隐形冠军”的发展?

隐形冠军”现象虽然是从观察德国企业的成功中发现的,但后来的研究表明,这是一种全球现象。世界许多国家,包括中国,都有自己的“隐形冠军”。

过去30年最主要的两大趋势就是全球化和创新,这一时期也是“隐形冠军”企业发展的大好时期。德国中等规模的企业正是搭乘了全球化的便车迅速成长,成为各自细分市场的佼佼者。相比30年前,不少德国企业的规模已经是当初的10倍,其首要的发展动力就是全球化。

有资格被冠以“隐形冠军”的企业,有着三大最显著的战略特点:首先,他们都有成为全球市场领导者的雄心和目标。其次,他们异常专注,只有专注和专业,一个企业才可能成为世界市场的领导者。但是过于专注,又会造成市场过分狭隘。最后,为了扩大市场,他们都会积极支持全球化。

当然,除了全球化,勃勃兴起的创新浪潮也很重要。早在2000年的时候,德国还被认为是“欧洲的病人”,之后德国企业开始不断创新,这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成长提供了重要保障。

中国企业应专注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隐形冠军”企业保持成功需要创新,而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而言十分重要,“隐形冠军”企业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

为知识产权提供法律或制度保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因素是公司员工的忠诚度。知识产权与掌握有关知识或技能的员工的经验和熟练程度密切相关,如果员工离开原公司自成一体,那么原公司就将面临专门技术的流失。所以,如何保护和提高员工的忠诚度,对于“隐形冠军”企业至关重要。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要想成为持续成功的“隐形冠军”,应更注重文化层面的深层因素。我认为,不能一味模仿、抄袭照搬成功模式,必须尝试去做不同的事情,提出不一样的原创想法。

 

中国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可以从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成功中学到很多东西。首先,要有不断进取的目标,要立志成为领军企业,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然后,要学会专注。为了保持领先,只有不断地创新,不能懈怠。要创新,或是自己的成果不被他人轻易盗取,那么就要花代价、创造条件留住人才。

德国“隐形冠军”企业的员工流动率为2.7%,远低于德国7.3%的平均水平。公司的投入换来了员工的忠诚,员工的忠诚保证了创新的回报,并且不至于让创新成果随员工的离开而流失。这些经验和教训是中德两国企业都应该认真汲取的。

 

中国的崛起是靠创新,中国 企业“隐形冠军”企业研修班 的开展不是偶然,更多信息,请关注成都中小企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