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风群众满意度为何第一?——来自四川省发展改革部门的调查报告

14.12.2015  08:43
  核心提示:

  ◎驻委纪检组创新方式方法,在各支部设立专兼职纪检员,壮大纪检监察力量;“委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向驻委纪检组述责述廉”已获委党组通过,即将实施。

  ◎“行政审批不是权力,而是一种服务。”省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处负责人说,“对国家出台的很多新政策,我们都由政策语言变为口头语言,方便办事群众理解。

  ◎“泸州市有受访者反映窗口人员态度不好”“攀枝花市发展改革部门位置不好找,不方便群众办事”……点名道姓谈问题,督促各部门认真反思和整改。

  “工作人员很有耐心,不仅为我进行了详细介绍,还发放了流程图和明白卡。”近日,刚在省政务服务中心发展改革委窗口办完事的成都一家企业负责人,兴奋地告诉川报集团记者。

  这是我省发展改革部门推进政风建设的一个缩影。日前,在省纪委省监察厅组织的对43个政府部门政风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发展改革部门以88.25分排名第一,这是该部门连续3年在此项测评中跻身全省前5名。群众满意度测评排名前列的背后,有何制胜秘诀?

   秘诀一:

  创新方法,根治“四风”和腐败问题

  落实“两个责任”,围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发力,省发展改革委党组和驻委纪检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动整个部门加强政风建设。

  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党组书记逢会必讲党风廉政建设,要求班子成员带头改进作风,做联系群众的表率。委党组不仅在每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部署中,把政风建设作为必须抓好的重点,还就“改进作风怎么办”等专题展开思想碰撞。“下大力根治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庸懒散浮拖等顽症”“建立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三重监督体系”……这是今年省发展改革委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任务中的内容。5大类43项任务,一一落实到6名牵头委领导、11个责任处室,层层立下“军令状”。

  委党组制定实施的党员干部行为规范、副处级以上干部月务会学法制度等,让干部们尝到甜头。一名处长解释,“行为规范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什么不能做;学法选题各异,以小见大,既能提高业务水平,也提醒我们时刻不逾矩。

  委党组着力根治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省纪委人士透露,省上动员大会开完不久,省发展改革委就制定实施方案。很快,一场查纠“四风”的明察暗访展开,部分直属和窗口单位暴露出财务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被责令整改。

  今年5月,一份建议书摆上委党组书记办公桌。经过调查研究,针对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驻委纪检组向委党组提出落实责任分工、推进预防腐败、处级干部轮岗等7条建议。“这是纪检组履行监督责任的体现。”驻委纪检组人士举例,比如针对干部在同一岗位工作太久容易出现违纪违法等情况,提出处级干部轮岗建议。很快,7条建议全部被采纳,轮岗等措施进入实施阶段。

  驻委纪检组对高技术产业处原副调研员周斌等违纪案进行严肃查处,并有针对性地开展警示教育,向各支部发放驻国家发展改革委纪检组编印的《反腐警示录》,要求学习讨论并深刻查找问题。委内一名干部告诉记者,每个支部都能从书中找到本领域案例,“他们从工作、情感上都曾经和我们很贴近。当事人从上进到贪腐的过程,发人深省。

  驻委纪检组创新方式方法,在各支部设立专兼职纪检员,壮大纪检监察力量;对4个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并对查出的问题督促其整改落实。目前,酝酿已久的“委内设机构和直属单位向驻委纪检组述责述廉”已获委党组通过,即将实施。

   秘诀二:

  简政放权,“眼光向下”服务基层

  “没想到不到1个月,就在省发展改革委窗口完成备案手续,这还包括我把程序弄错了几次浪费的好多天。”时隔数月,四川德阳一家中外合资企业负责人仍记忆犹新。

  此前,这名负责人也有担心,“我们搞石灰石矿跨区域扩建,听说以前要经过发展改革委核准,前后起码得半年多。如今简政放权,核准变备案,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推进简政放权中,省发展改革委的行政审批事项减至6项。2014年以来,取消、下放、转出核准事项66项。该委规定,核准制、备案制项目办理时限分别为16个工作日和4个工作日。今年以来,委驻省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按时办结率和满意率均达100%。“行政审批不是权力,而是一种服务。”省发展改革委行政审批处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国家出台的很多新政策,我们都仔细研究,由政策语言变为口头语言,以便办事企业群众更好地理解。

  本次测评中,发展改革部门在“政务公开”分项中获全省第一。委办公室负责人透露,个中秘诀是除在委机关大厅、综合对外服务大厅等公开办事指南、建立官方网站与网友互动、通过官方微博微信进行公开等外,还有很多针对性强的举措。

  2014年10月,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唐利民在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重大项目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提问。发展改革系统领导出席发布会答疑释惑,已成为该系统政务公开的一项举措。“对群众广泛关注的最新政策、重大项目等,我们都适时召开发布会、举行集中采访报道,通过媒体广泛宣传。不乏辣味的听证会,也为各方有序发声提供了平台。

  围绕中心工作加强政风建设,时刻需要“眼光向下”、服务基层。

  2015年新年刚过,委领导就到对口扶贫联系点南江县桥亭乡凤凰村,为贫困户送上慰问金,共同寻找脱贫致富出路,实施精准扶贫。

  值守阳光政务热线,成为帮助基层解决问题的重要渠道。今年1月,岳池县有群众在热线中反映,他所在的村外出的路很烂,一下雨几十户村民无法出门。“我们核实后,迅速按程序上报修路计划。如今,项目已开工。”省以工代赈办人员说。

  今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积极争取各类民生工程项目,助力四大片区扶贫攻坚。康定地震发生后,省发展改革委迅速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争取应急抢险资金,第一时间送到康定,并牵头编制灾后重建规划和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中,省发展改革委承担的多项牵头任务完成效果良好,受到群众普遍好评。“如果说落实‘两个责任’是内强筋骨,围绕中心工作、贴近基层服务群众就是外展形象。”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认为,二者相得益彰,助推政风建设向纵深推进。

   秘诀三:

  点名曝光问题,督促反思整改

  “我们这里的粮食储备部门,收购粮食时态度有些生硬,让人很不舒服。”“招投标信息公开的方式需改进,不妨延长招标时间,使企业准备更充分。”今年7月8日,内江市发展改革委会议室,一场别开生面的服务对象座谈会正在进行。农民代表、企业工商业代表、街道工作者等现场提意见建议。到会听取意见的,则包括市发展改革委领导、纪检组及机关纪委全体人员。“会后,我们对意见建议做了归纳梳理,并督促有关部门整改。”内江市发展改革委纪检组长张劲松告诉记者。

  发展改革部门政风的改善,离不开整个系统的上下联动、真抓实干。“委主要领导每年初都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会议上,对政风建设进行统一部署;年中的会议,还要专门强调;年底则要求各市州报送政风建设开展情况。”驻省发展改革委纪检组人员介绍。“泸州市有受访者反映窗口人员态度不好。”“攀枝花市发展改革部门位置不好找,不方便群众办事”……这是2015年初,省发展改革委将前一年测评反馈的问题分解后,下发到各处室和市州督促整改的文件中的内容。点名道姓谈问题,让一些官员面红耳赤,也更加督促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认真反思和整改。

  根据省发展改革委的要求部署,各市州发展改革委纷纷结合实际,联动加强政风建设。成都市发展改革委领导“进政务大厅”,2013年以来共现场接待群众业务咨询228人次,解决群众问题49个;眉山市发展改革委组织专门力量,对干部职工庸懒散浮拖问题进行6次专项督查。

  在解决群众身边腐败和“四风”问题活动中,省发展改革委认真收集服务对象、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对问题整改开展监督检查。巴中市发展改革委以明察暗访、作风巡查等方式,整治对群众生冷硬推、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政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全省发展改革系统将进一步巩固成果、查找不足、增添措施,推动政风建设工作取得更大发展。(川报集团《廉政瞭望》记者 周丽萍 李天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