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安打响农村历史建筑保卫战

29.03.2016  10:34
  今年,浙江省临安市将全面打响农村历史建筑保卫战,除文保单位和文保点外,还将对具有保护价值的普通农村历史建筑展开保护。这是近日召开的临安市农村工作会议透露的信息。
  据介绍,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建筑物的代际更新,历史建筑分布正趋于碎片化。“据我们调查,在纳入2007~2011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中,除各级文保单位、文保点保护得比较好外,一般其余的历史建筑约有10%已在过去10年中消失,所以,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时不我待。”临安市有关负责人说。
  “戴星”保护“一屋一档
  临安市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场保卫战将按照“应保尽保”的原则,使历史建筑在“传承文脉、留住乡愁”中得以保护。临安将对所有建于1985年以前、具有一定建筑风格、文化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历史建筑进行“戴星”保护。
  目前,临安已初步建立起“农村历史建筑名录库”,全市共有2561幢建筑入库。这些历史建筑将按三星级、二星级、一星级3个层次进行评定,实施“戴星”保护。三星级的历史建筑由市、镇街、村三级予以重点保护,二星级和一星级的由镇街、村两级合力保护。
  临安将依照保护要求,划定保护红线,张贴保护标志,对每一幢历史建筑的历史沿革、保存现状、利用价值和保护管理等情况统一造册,明确建筑信息和保护职责,做到“一屋一档”。同时,积极探索在利用中保护的机制,鼓励和引导村集体建设文化礼堂、招商引资、发展乡村民宿等模式,在开发中对农村历史建筑加以保护利用。
  据介绍,临安的农村历史建筑主要有宅第民居、坛庙祠堂、桥梁关隘、牌坊影壁(萧墙)等。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调查,临安共有建于1949年之前的古民居、古建筑771处,其中清代(含)以前的111处,文保单位、文保点137处,还有28处是近现代重要历史遗存及代表性建筑。
  在活态利用中实现最佳保护
  2012年以来,临安市文保部门按照文物的等级、价值和保护的缓急程度,逐年开展农村历史建筑修缮。截至2015年,共修缮历史建筑113处,其中文保单位30处、文保点22处,一般历史建筑及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4处。修缮后的历史建筑有25处成了文化礼堂,有的与乡村旅游相结合,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历史建筑易受风雨侵蚀,需要经常性投入维护。“按照现有的保护机制和经费筹措模式,要使历史建筑得以妥善保护,光靠政府全额斥资修缮不现实,最好还得有业主的配套资金,上下合力,加以修护。所以古建筑保护的最佳模式是在活态利用中保护。”临安市有关负责人表示。
  据介绍,临安市以传承“忠孝文化”著称的清凉峰镇杨溪村孝子祠,修缮后成为“忠孝学堂”。在此开展的亲子游,每年接待游客万余人次。板桥镇的临安新四军历史纪念馆、於潜镇《民族日报》社旧址以及潜川镇赵尔春烈士纪念馆等,也都成了临安农村历史建筑修缮后活态利用的经典案例。
加强请示报告工作保证全党团结统一和行动一致
  ——中央办公厅负责人就《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住房与城乡建设厅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新华社北京2月28日电 3月1日出版的第5期《住房与城乡建设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