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夏富民新政有效应 大学生回乡生态养殖大效益

29.12.2013  00:57

中新网甘肃临夏12月28日电 (记者 侯志雄)时至隆冬,甘肃临夏州简朴的民族礼堂里座无虚席。虽无空调,设施陈旧,在这略感寒冷的礼堂中,当地10位农村致富能手身披红色绶带使人感到气氛热烈。临夏农村工作会与奖励农村致富能手大会27日一并举行。

临夏州州长马学礼说,今年预计该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03元、增长20.1%。这成为今年4月份临夏官方出台“加快民族地区富民增收25条”政策效应的初步显现。

马学礼说,按照“政策奖补+资金互助”的模式,临夏当地共筹资9.2亿元,集中用于富民产业培育。落实25条优惠政策奖励资金4.5亿元,在1000多个村建立村级产业发展互助社。多方筹措资金8.1亿元,发放借款3亿元,各级双联单位协调落实项目1387个、资金16.3亿元,发放双联惠农贷款7.7亿元。有效解决了农村产业资金短缺的问题。

除此之外,马学礼还说,今年临夏州农业基础设施投资达28亿元,实施了一批水利、农村道路、易地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投资53亿元的临夏水利扶贫规划得到国家批复,计划利用三年实施102个水利重点项目;新建规模养殖场122个、发展规模养殖户1200户,牛、羊存栏达到143万只,牛存栏达到28万头;还为该州的乡镇卫生院配备了120急救车等。

临夏州是全国两个回族自治州之一,总人口200万。境内干旱山区、高寒阴湿区和川塬区各占1/3,粮食产量低而不稳。这里是甘肃乃至中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

临夏州委书记周强曾表示,“”是我们最大的问题,也是我们最大的差距。致富增收,是老百姓最大的期盼。

在临夏州“富民新政”的带动下,临夏农村富民产业涌现出了一批增收致富带头人,在带领群众开辟致富门路、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此间会上,临夏州和政县城关镇咀头村农民大学生杨胜强等10名致富能手获得每人3万元的现金奖励。

2011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的杨胜强与本村未就业的3名大学生一起创建了生态养殖公司,成为和政县第一座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生态养殖园,当年出栏肉羊900多只,获利10万多元。

2012年,杨胜强成立了“和政县大学生兴农养殖营销专业合作社”,吸收当地92户群众加入到合作社,当年他获得第八届“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称号。

杨胜强告诉中新网记者,两年前他们三名大学生每人投入2万元资金,从自己建羊舍当小工、搬运沙石料开始,到今年资产已达400万元。除了养羊之外,他们还进行七彩山鸡、贵妃鸡、精品草鸡驯养,品种有5000多只。他们养殖的绿色健康肉食产品销量一直供不应求。

杨胜强认为,发展致富产业,人是最基础的。目前他毫无保留地将养殖经验传授给当地农民,带动发展联户养殖,户均年增收3800元以上。他希望将村里有养殖经验的农户和外出打工的青年吸引到养殖产业上,将养殖产品走出临夏销往全国各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