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飞院派出的“第一书记”

28.06.2016  11:18

本网 李忠粮报道 :再次见到28岁的“第一书记”蔡建军时,这位阳光、帅气,温文尔雅的小伙子,浑身上下已沾满了秦巴山区的乡土气息——黝黑的肤色、健硕的身躯,交谈间,眼里闪烁着淳朴和蔼、亲切而坚毅的目光。

2016年1月4日,中飞院将蔡建军送到南充市高坪区溪头乡火星村任“第一书记”的时候,村民曾一脸疑惑:“一个毛头小伙子,能带领我们脱贫致富吗?”然而,半年后的今天,当400多万扶贫资金、30多个工程一一落地时,村民对这个年轻人服气了。

接地气:真情服

火星村,位于秦巴山地区,是中飞院2015年开始结对帮扶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这个村现有的46户、146名贫困人口,将在今年10月,实现脱贫奔小康的目标。

时间紧、任务重,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需要“对症下药”。尽管,经区乡两级组织的努力,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基本完成,但各户致贫原因、帮扶措施等工作,仍需进一步了解确认,而这些便成为“第一书记”驻村后需要尽快解决的难题。

这不,天才刚亮,蔡建军又匆匆赶往周洪泽老人的水田里。“周大爷今年80岁,儿女都在省外打工,家里只有他和12岁的外孙。”蔡建军说,“由于家里没有劳动力,他家的秧苗到了五月底还没有栽下。我看见周大爷犯愁,自己也难受。于是,就抽空边学边干,帮他把秧苗栽了下去。现在到了壮苗期,我得去了解一下长势。

半年来,小蔡同志吃住在村上,白天深入田间地头,晚上挨家走访,特别是夏收夏种时节,他天天与村里的贫困群众一起劳动。有时,农活帮不上手,他就给村民挑水、煮饭做后勤。”火星村70岁的原妇女主任、共产党员刘秀珍如是说。

此外,蔡建军还通过与村民、贫困户和党员座谈等形式,加强沟通,增进了解,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就这样,他一步一个脚印地融入了村民生活,掌握了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和脱贫措施等方面的一手资料,为火星村贫困户整体精准脱贫打下了基础。

谋发展:因地制宜

火星村90%以上的土地是山丘、深沟,土壤保水率差,是靠天吃饭最典型的旱山村。多年来,这里因水资源匮乏,种地收成没有保障,多数青壮年便外出打工去了。如何改变灌溉难的现状,吸引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成为蔡建军驻村后考虑的重点问题之一。

春节期间,蔡建军在与其他“第一书记”交流中,了解了国家对小农水建设项目的相关政策后,一边与村两委合计规划,一边跑区乡两级政府。很快,以村民投入劳动力,政府出资新建3座山坪塘,新增18口、修缮5口蓄水池的水利设施改造项目便获批准。该项目改善了火星村的农业生产条件,更为管护前期建成的柑橘基地夯实了基础。

为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挂钩帮扶单位——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根据当地自然环境,以100万元扶贫资金为基数,为火星村制定了通过发展以柑橘、生态养殖为主的多种经济,建立山上“摇钱树”、山坳“养殖场”、田里“生态粮”的长远规划。

为实现好校党委绘制的蓝图,蔡建军与“村两委”,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确立了以发展集体经济为龙头,用大户帮带贫困户,扶贫资金统筹使用的脱贫攻坚方略:

开办远程网络电视课堂,传播科学知识,培养农技人才;以养殖大户为技术骨干,吸收贫困户参加,创办了可容纳上万只“土鸡散养”的大型养鸡场,壮大集体经济;通过技术培训、赠送鸡苗等途径,支持贫困户发展庭院养殖业;为确保万亩柑橘苗早日挂果,蔡建军主导建立了两委引导、村民为主,有贫困户参与的柑橘基地管护队……

在中飞院的支持下,蔡建军和村两委率先垂范、努力实践。他们的身体力行,犹如扶贫战场上的星星之火,让贫困地区的群众看到了脱贫奔康的曙光。

抓党建:强基固本

为了让火星村的发展不因驻村工作结束而停止,早在蔡建军驻村之前,中飞院党委就向他提出了“两带三帮四服务”的要求。即带强班子、带好队伍;帮助做好长远规划、解决突出问题、健全规章制度;服务改革、发展、民生和群众。

驻村之后,蔡建军发现,全村836人中,有党员35人。由于外出务工,在村党员仅有17人。由于党建工作薄弱,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制度和党课制度,也并没有落实。而且,组织和民主生活会已中断了2年,党员培养与发展,更是处于空白点。

为此,蔡建军针对该村基层组织存在的问题,狠抓“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推动了基层组织生活常态化。建立、完善了包括党务村务公开制度、考勤制度、学习制度在内的规章制度12项,以制度管人、管事,提升了基层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治理水平。针对基层党员老化问题,积极培养新生力量,强化了组织的“造血”功能。

在“美丽山村·清洁先行”活动中,他们自力更生硬化路面、修建文化广场、改善村“两委”学习场所,为村阅览室新增图书500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启动后,他们在认真开展党章党规和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的同时,还通过手机客户端,定期组织外出务工党员参加“微党课”学习,并向体弱多病、行动不便的老党员开展送党课上门20余次。

由于我身患疾病,不能参加‘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第一书记就带上学习教材,在农家小板凳上、上起了党课。”80岁的老党员徐德文说,“在我年迈体衰时,还能得到党组织的关心和重视,还能继续学习党的理论,这让我万分感激。

中飞院派出的“第一书记”,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立足村情,不断为村民办实事和好事,在基层组织建设,农民增收,共同致富等方面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驻村干部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扶贫工作的开展。而蔡建军撰写的扶贫工作体会《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六要》、《驻村第一书记的三种境界》分别被人民网和共产党新闻网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