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举办“中韩历史教科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
2015年10月15日-17日,“中韩历史教科书研究国际学术论坛”在四川师范大学7教A区6楼隆重举行,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李树勇16日上午出席了开幕式并代表学校致辞。李树勇在致辞中,对中韩两国学者的到来表示真挚的欢迎,并简要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的概况和历史学科的重要地位。他强调指出,教科书是教育的载体,中韩历史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东北亚人民造福,希望未来两国学者的交流日益密切。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院长王川在致辞中,介绍了学院陈辉教授为首的学科教学(历史)团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职后培训等方面的情况,并感谢各位专家莅临研讨会。
本次论坛由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办,“全国历史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韩国历史教育研究会”、“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协办。
出席本次论坛的韩方代表为:韩国江源大学历史教育科教授柳承烈先生,韩国京仁教育大学社会科教育系教授姜鲜珠女士,韩国东北亚历史财团专职研究员(原成均馆大学教授)吴炳守先生、南相九先生,以及韩国大田儒城生命科学高中尹世炳博士;中方代表主要有:西北师范大学姬秉新教授,陕西师范大学任鹏杰教授,华南师范大学王继平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张汉林副教授,安徽师范大学王德民副教授、重庆师范大学何瑛副教授、福建师范大学郑士璟博士,四川大学朱晓舟博士,四川师范大学陈辉教授、王川教授、潘树林副教授,张利娟副教授、吕丹讲师,成都大学冯一下教授,绵阳师范学院张天明副教授,内江师范学院徐向东副教授,安徽滁州第二中学高级教师林桂平,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高级教师贾雪枫,德阳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胡家植等。我校学科教学·历史专业学位研究生、专门史(历史教育史)研究生、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研究生、历史学专业本科生列席了本次学术论坛。
中韩两国的近代历史有许多相似之处,都带有反对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性质,因此,两国政府都十分重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在本次论坛中,中韩两国学者围绕“中韩历史教科书的编撰及其展望”这一主题,主要讨论了以下问题:晚近韩国学界研究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倾向、韩国中学教科书中的有关日本殖民地支那与侵略战争叙述、韩国的中学国史教科书中的“近代”、中韩历史教科书文本诠释角度的差异和启示、韩国的高中世界史教科书中的“近代”、韩国与中国民国的历史教科书、中韩历史教科书近代教材编写的价值诉求、口述史料与中韩历史教科书编撰、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抗日战争书写、建国初期高中历史教科书与历史叙述方法、1990年近代以来中国历史教科书的改革发展路径、历史学科与中学历史教科书的关系、警惕历史教科书中的思想“废墟”、现代教育技术理念下的教科书修订、中国大陆历史教科书中的女性形象、唯物史观的价值引领与中学历史教材的编写等,围绕上述问题,与会中韩学者使用中、韩、英三种语言文字,在韩语翻译的帮助下,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讨。
中韩两国学者认为,历史教科书作为历史教育的重要一环,对塑造国民的历史记忆尤其重要。在当下的东北亚,历史教科书问题是一个焦点。社会对历史教科书问题的关注,既是一种消费历史经验的自觉行为,更是反映了不同历史记忆的现实诉求。作为中韩两国学者,理应在历史教科书的争论中发出自己的理性声音,为东北亚各国人民的未来造福。本次论坛聚焦中韩两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一方面总结和反思了中韩两国历史教科书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切实改进和修订中韩历史教科书的意见、建议;另一方面通过论坛交流,述说观点,表明态度,也将增进了中韩两国历史教育者彼此的理解,求得互相的尊重。
17日,研讨会完成所有议题后闭幕,中韩学者相约下次讨论会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