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记雅安市雨城区中里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王加林
一夜的大雨停了,天亮得比平时早。
11月8日清晨,出雅安西门,108国道上如流的车队簇拥着载有王加林遗像的车辆,往雨城区殡仪馆缓慢行进,空气中弥漫着悲伤,英年早逝的雨城区中里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王加林遗体告别仪式即将举行。“4·20”芦山强烈地震后,劳碌奔波2个多月的王加林被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不幸于11月7日凌晨离开人世,年仅49岁。
震后一周,他每天在办公室沙发上睡两三个小时
在中里镇的干部中,最了解王加林的是镇长刘承祥。
“他在中里镇任职5年,先后经历了‘5·12’和‘4·20’两次地震。芦山强烈地震发生当天,他是镇上第一个冲到现场的干部。”刘承祥说,地震引起前往中里的碧峰峡峡口塌方,正从外地赶回的王加林冒着飞石,徒步冲过塌方路段,回到中里。
冒着余震,王加林冲进废墟救人、赶往各村走访安抚受灾群众,回到镇政府已是次日凌晨两点,18个小时粒米未进。
为什么这么拼命?他的回答很简单:“我是镇党委书记,我不冲在前面,谁会跟在后面?”
芦山地震后的一周里,王加林每天清晨6点过就开始走访群众,直到深夜才在镇办公室的沙发上睡两三个小时。“他每天要走访200多户群众,最多的一次走访了300多户。后来,他晚上睡不着,就开始吃安眠药。”一直和他坚守在一起的刘承祥劝他注意休息,他说:“看到群众受灾,心焦得很,哪里睡得着。”
“震后第8天,他就查出急性胰腺炎,但每天仍坚持工作,抽空到医院输液,直到确诊为白血病。”说到这里,同事们忍不住流下眼泪,他们不相信平时精力充沛的王书记会被病魔击倒。同事杨桂枝说:“我给病中的王书记打电话,他问的还是工作上的事情。”
永失恩人,曾被他从废墟下救出的村民痛哭失声
“他是我们的好书记,走得太可惜了。”告别仪式后,中里村村主任蔡杰久久不愿离去。他告诉记者:“今天村里不少群众自发来向王书记告别,送他一程。”
“他工作起来简直不要命,从不考虑自己的身体。”蔡杰说,王书记常说“只要把群众的事情办好了,就是少活几岁也值得”。
芦山地震当天,王加林听说龙泉村5组杨善兵家受灾严重,马上赶去救援。他带头顶住抬杆,撬动预制板,经过大家9小时的现场救援,杨善兵的妻子岳安珍脱险。
岳安珍至今没有见到“救命恩人”王加林。她获救后,因左腿和左手拇指被倒塌的预制板砸断,一直在成都治疗,一个月前才回到中里,但“左腿又麻又软,还走不了路。”
说起自己不能见恩人最后一面,岳安珍痛哭起来。
汶川特大地震后,为解决4000多名群众饮水问题,王加林多次到中里村寻找水源、规划引水路线、筹集资金,两个月就引来了大家期盼多年的泉水。
王加林时刻牵挂着群众的冷暖,而对自己的家庭却亏欠太多。
王加林早年丧父,和母亲感情很深。母亲70大寿时,他打电话回家:“单位事多,我就不回去了,以后再给你补上。”此后母亲查出盆腔癌,医生让王加林多陪陪老人,他依旧战斗在抗震救灾一线,把母亲托付给妻子照顾。“王加林去世前,向母亲撒了一个谎,说要外出去学习。”刘承祥说,至今,王加林去世的消息还瞒着他母亲。
灾后重建,他带头破解产业难题助农增收
在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中,王加林和班子成员坚持一手抓灾后重建,一手抓经济发展。
中里镇是以水稻、玉米种植等为主的传统农业乡镇,产业结构单一、效益较低、农民增收难,王加林一直在思考如何破解中里的产业难题。
汶川地震后,雅安规划打造雨城区北线新农村示范,王加林脑海中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的思路逐步清晰起来。他召开专题会,组织镇村干部和群众代表到都江堰、苍溪等地学习考察,了解猕猴桃等经济作物种植、加工、销售等情况,转变群众的种植观念。
参观回来后,群众大受启发,先后组建15个各具特色的专合组织,发展猕猴桃、食用菌、雷竹、茶叶等特色产业基地。截至目前,全镇猕猴桃种植规模达到8000余亩,比2008年增长近15倍,在龙泉村8组建立年产100多万公斤的香菇基地。
为使特色产业迈向高端,王加林积极联系投资商,成功引进种植蓝莓、迷你猕猴桃的两家公司,建成雅安高水平现代农业示范点。“中里发生的可喜变化,离不开王书记的努力。”刘承祥说。(记者 王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