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这艘大船逆势而上,上半年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从组成中国经济版图的一个个省份经济中期“成绩单”中,我们能读出什么?其中蕴含着中国经济哪些变化和趋势?
截至30日,除黑龙江省外,全国已有30个省(区、市)公布了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增速。
在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国经济这艘大船逆势而上,上半年总体保持平稳运行。从组成中国经济版图的一个个省份经济中期“成绩单”中,我们能读出什么?其中蕴含着中国经济哪些变化和趋势?
多省份增速高于7.4%,多地GDP含金量提高
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7.4%,稳定于年初制定的7.5%左右的合理区间。而从目前已公布地方生产总值增速的30个省(区、市)来看,共有23个地区经济增速高于或与这一增速相当。其中是否存在地方高估GDP的可能?
我国现行核算制度是国家统计局负责核算全国GDP,地方统计局负责核算本地区GDP。北京大学国民经济核算研究中心研究员蔡志洲说,在核算GDP中,国家与地区使用的基础资料不完全一致。此外,对于跨地区生产经营活动,地区间存在重复统计的现象。
他认为,随着中央对GDP考核指标的弱化,地方高估GDP的心态也在弱化。一些地方的GDP含金量也更高。
例如,尽管经济增长压力巨大,但7月初山西省却在县域经济发展考核中取消贫困县GDP总量和GDP总量增速两项考核指标,同时增加“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指标。还有一些地方,纷纷突出以节能、环保、新能源产业为特色的“绿色GDP”,并以此作为领导干部考核的“硬约束”。
事实上,在今年初公布的31个省、区、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为经济“提质降速”定下基调。“防控地方债务风险”“化解过剩产能”“调降固定投资目标”等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三大关键点。
专家指出,上半年虽有多地GDP增速仍然高于中央预估的7.5%左右的区间,但是比起以往“贪大求全”,过于膨胀的GDP增速已经有所回落。GDP增速“瘦身”,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自然结果,这为转变增长方式腾挪出空间,有助于改变旧有的不可持续发展模式。
30地均未达各地全年预期目标,经济下行压力仍存
记者梳理发现,与年初各地方政府制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相比,目前已公布数据的30个省份无一例外均未达标。其中,上半年GDP增长6.1%的山西省与预期目标差距最大,相差了2.9个百分点。
山西省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侯正平说,面对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的少有困难局面,上半年山西省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当前虽全省经济增速放缓局面有所缓解,但全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任务依然艰巨。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说,各地主要是基于去年经济增长的情况制定全年目标。今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与各地预期出现偏差。
“从过去希望GDP尽量高,到实事求是面对低于年初预定目标的经济增速,表明地方政府对GDP指标的看法发生重要且积极的转变。”张立群说。
在中央“指挥棒”转向及地方发展心态转变的过程中,部分地区GDP增速的放缓,为转方式、调结构留出更大空间。“账面”虽不好看,却赢得了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方式转换,以及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宝贵“换挡期”。
今年1至5月,山西省非煤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2.6%,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达74.7%。除煤炭、炼焦、冶金、电力工业外的非煤产业完成投资同比增长23.1%,占全省工业投资的比重49.7%,同比上升5.1个百分点。
投资拉动仍是主力,重庆领跑河北“垫底”
重庆市政府物流办近日宣布,继首趟回程公共固定班列开通后,8月份渝新欧铁路有望开行进口汽车回程班列从而真正实现双向畅行。随着这条从重庆出发的中欧铁路干线日益成为内陆地区加快对外开放的大通道,重庆的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资源聚集能力加强,吸引了一大批高端制造业、高科技企业落户。
在上半年各地经济发展“成绩单”中不难发现,增速较高的地区投资拉动较为明显。
“作为‘最年轻’的直辖市,重庆近些年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力度很大,现在开始形成产出。”蔡志洲指出,重庆是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些年通过完善农村土地处置,城镇住房、社保、教育等配套体系建设,着力消除城乡人口流动障碍,独有的城乡一体化建设优势也是其经济后劲儿十足的原因所在。
转型升级是中国经济的必经之路。如果说重庆初尝前期转型的甜蜜,那么以5.8%的经济增速位列榜尾的河北则是正经历转型苦痛期的代表。
作为全国钢铁、玻璃生产大省和重要的水泥、煤炭生产基地,河北既面临发展的艰巨任务,又面临着调整结构、化解过剩产能、治理大气污染的巨大压力。投资动力相对减弱。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进,河北正在加速产业转型,但新产业成熟往往需要5到8年时间,在动力转换的过程中,发展速度不会很快。”中国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专家徐逢贤指出。
不好看的“数据”背后,是结构调整的稳步推进。上半年,河北省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9.09%。作为衡量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比上年同期降低了0.11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呈现亮点,“西高东低”区域格局初现
区域经济格局的调整,成为上半年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一环。
记者梳理发现,上半年中西部各省份地区生产总值增速普遍高于东部地区。除天津外,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超过10%的省份均位于西部,中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上半年增速均超过9%。
反观东部地区,除了福建、山东、江苏实现9%上下的增速外,北京、上海、浙江等地增速也维持在略高于7%的水平。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缺点,但也是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蔡志洲说。
在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秀山看来,中西部增速略高,与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有关。当前,中西部地区大量基础设施建设正在进行,城市化处于初级阶段,还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带来的增长机会。但中西部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先进程度上与东部仍有差距。
上半年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浙江和江苏三地经济增速虽均有放缓,但服务业发展势头强劲,结构调整进展明显。数据显示,上海、江苏和浙江上半年第三产业分别实现了7.8%、9.2%和8.4%的增速。
蔡志洲说,以上海为中心,长三角地区形成了一整个产业链条和较为合理的产业布局,这是长三角地区抗风险能力较强的“法宝”,也是京津冀等区域发展值得借鉴的经验。
30个省区市公布上半年GDP增速 中西部增速略高 -
成都15:57 31.07.2014 中小企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