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 为转型升级攒后劲

01.11.2013  10:38

      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更充分利用本地人力和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交通大动脉和微循环正被打通,凭借能源优势与东部互补式发展……中西部正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引擎,在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还为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开辟广阔空间

  

  曾经,东部的经济增速在我国经济板块中“一马当先”。而近年来,这一格局已悄然转变。

  从2008年开始,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已连续5年跑赢东部。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地区投资同比增长23.4%,西部地区增长23.0%,均高于东部地区的18.8%;中部地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5%,西部地区增长11.0%,同样高于东部地区的8.9%。

  中西部正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引擎,在支撑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还为全国经济转型升级开辟广阔空间。

  “产业梯度转移是推动西部增长的重要原因。”北京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赵弘认为。

  “良好的资源条件,加上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迎来更多政策机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表示。

  依靠中西部地区的回旋,东部地区逐步“腾笼换鸟

  招不来工人,订单无法按时完成,损失数百万美元;因为能源紧缺,拉闸限电几乎要了企业的命。河南财通国际服饰有限公司创始人王桂英对沿海办厂的经历记忆犹新。

  企业搬至河南商丘后,这些烦恼迎刃而解。王桂英说:“如今根本不愁招工难的问题。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人力资源。”柘城县县长梁辉估算,柘城县每年有20多万富余劳动力,电力也不成问题。

  在东部地区人工和土地成本大幅上涨的背景下,中西部曾经的区位劣势反而成了优势。承接东部的产业转移,充分利用本地人力和自然资源,中西部经济爆发新活力。

  “承接产业转移并不是饥不择食。”梁辉说,“招商选资也要‘量体裁衣’”。柘城有30多年金刚石微粉加工业的底子。2010年,柘城县通过招商引资15亿元,组建了河南力量新材料集团,补了县金刚石产业中金刚石单晶合成的空白,为全县150多家小型金刚石微粉加工企业提供原材料。

  如今,柘城金刚石微粉产量占全国市场份额的70%以上。

  商丘柘城县的超硬材料,民权县的制冷,夏邑县的纺织服装……一个个区域性产业链正在壮大。

  依靠中西部地区的回旋,东部地区逐步“腾笼换鸟”,也在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广东,曾经被动接受国际产业分工的低端外向型经济,正在逐步转变为主动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相对高端的开放型经济。珠三角地区加工贸易的生产模式已有55%是“委托设计+自主品牌”。

  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向纵深推进,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潜力不断释放。中国经济发展在广阔的回旋余地中显示出总体优势。

  丰富能源提供天然优势,与东部互补发展相得益彰

  南方五省区中,广东用电量比重达到60%,可一次能源比重不到4%,自给率只有10%。2000年,广东21个城市因电荒而限电,一年损失就达200亿元。

  西部恰恰相反,比如云南,水能资源蕴藏量10438万千瓦,可开发装机容量9755万千瓦,居全国第二位。由于开发程度不高,大量水能资源白白流失。

  东部,为电力等能源紧缺为难;西部,资源丰富却为经济相对欠发达犯愁。

  “将西部的能源转化成电,输往东部,前者获得资金,后者获得能源,优势互补、东西共赢。”南方电网董事长赵建国道出了西电东送工程的重大意义。

  对雅砻江流经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来说,水电开发不仅带来就业机会,也意味着为全州经济增添了一台“发动机”。 

  资源得以输出,受惠的当然不局限于西部。南方电网2012年西电东送电量达到1255.4亿千瓦时,同比增加286.4亿千瓦时。截至2012年底,云南电网向广东输送电量累计突破2000亿千瓦时,达2007亿千瓦时。其中,2012年向广东送电量达418.6亿千瓦时。

  提高资源利用率,是优势转化的又一突破口。宁夏煤炭储量居全国第六,但过去只限于挖煤卖煤的低端生产。宁煤集团以煤炭气化为基础,发展煤制甲醇等上下游产业链,走煤炭资源深度加工转化之路。

  “延伸产业链,让煤炭就地转化升值,使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释放能量、产生效益,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神华宁夏煤业集团公司董事长王俭说。

  财源,正在从东部地区回馈西部人民,而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也得以借力,再添动力。全国一盘棋,我国的能源资源得以优化配置,区域发展也更加平衡协调。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激活了自身,更促进了东西部贸易

  深处内陆腹地,交通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长期以来制约西部经济发展。只要打通交通大动脉和微循环,西部局面就会豁然开朗。

  重庆近年来吸引惠普、广达等IT业巨头落户,笔记本电脑产量中九成需销售海外,但是山城距离出海口2000多公里,制约了商品出口。

  重庆经新疆至欧洲的“渝新欧”国际铁路打通后,重庆成为南线亚欧大陆桥的新起点,更为中国进一步推进西部开发开放提供了一个新支点。与海运比,铁路运输全程仅16天左右,可节省20多天;与空运比,价格仅相当于其1/4—1/5。同时,每个标准集装箱每公里的运价,由最初的1美元降至现在的0.7美元左右。

  借力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更是越来越大。独特的交通区位优势,奠定了西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重要地位,西安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已成为欧洲和中亚进入中国的客流、物流集散地。

  中西部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激活了自身,更带动了物流的发展,促进了东西部贸易。淘宝网数据显示,甘肃、青海和贵州等西部地区超过2/3的网络消费都是跨省区消费。东部质优价廉的商品源源不断送往西部。西部人民已成为拉动内需的生力军。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中部崛起战略的不断深入,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后劲开始彰显:宁夏内陆开放型试验区建设迎来收获季;转身向海的广西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中迎来了“改天换地”的大好契机;中原经济区、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等六大区域发展成为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地带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中西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空间广阔!(消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