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揭中纪委工作常态:敲警钟逢年过节不休

03.06.2014  17:55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节假日安排通知,今年端午节6月2日放假,与周末(5月31日、6月1日)连休,共有3天假期。

  《法制晚报》记者注意到,假期期间,中纪委网站不停更新,多地纪检部门、各大部委及国企发声,强调清廉过端午,顶风作案要严惩。

  记者注意到,敲警钟逢年过节不休成中纪委及各级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常态。

   发布

  纪检监察紧盯节点

  5月31日,多省市纪检部门、各大部委包括国企在中纪委网站发声表示,端午期间顶风作案要严惩。

  陕西省纪委表示,要快查快办购买粽子等公款违规消费问题。湖北方面表示,严禁以组织传统纪念活动为名铺张浪费。河南纪委重申,端午期间顶风违纪的一律点名通报曝光。除此,一汽集团公司纪委通过下发通知、内部网络发布信息、向高级经理和重点岗位人员发送提醒短信、加强监督检查等组合方式,保证过一个廉洁祥和的端午节。

  另外,当天成都市纪委还通报一季度责任追究54名干部。

  6月1日,教育部、农发行、中国矿业总局、供销总社、中国五矿集团等部门也就廉政建设持续发声。中纪委网站还刊文称,清廉过端午,纪检监察机关在行动,盯紧节点,坚决防止“四风”反弹。文中还公布了多地纪检部门举报电话。

  端午当天,驻国家体育总局纪检组监察局和海关总署党组也在中纪委网站刊文,传达学习纪检监察机关“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专题研讨班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的措施。

   盘点

  节前5次颁布“禁令

  自去年以来,逢中秋、国庆、元旦、春节,中纪委都会出台禁令。

  去年9月初,中央纪委发出通知,禁止中秋、国庆公款送月饼等节礼的行为。

  同年11月,在发出“贺卡禁令”不久后,中央纪委又发出“爆竹禁令”,并在网站上设置了严禁元旦春节期间公款买赠年货节礼的举报窗口。

  今年“五一”前,要求查处穿着隐身衣的“四风”问题,一些地方纪委设立了举报专线。

  之后的端午节,中纪委推出“清廉过端午”专题,开设举报窗口。

   警示

  每逢佳节倍思“

  逢年过节时官场上的不正之风历来是顽疾。“通过查办案件发现一些民俗习惯已经异化为腐败分子敛财的重要手段,80%的腐败分子收受贿送钱物的时间集中在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显示了民俗习惯异化为腐败分子敛财的重要手段。”广州市纪委常委、监察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梅河清坦言。

  舆论认为,“节日腐败”早就成为官场的潜规则,中纪委“逢节必令”,其深意显而易见,就是要让廉政的警钟长鸣,通过招呼在前、警示在先,使官员“每逢佳节倍思清”。

  中央纪委副书记李玉赋日前表示,改进作风要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抓、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抓,不是喊喊口号就过去了。他认为,“五一”是一个重要节点,“四风”问题可能会有所抬头,并以更隐蔽的形式出现,比如变相公款送礼、公款吃喝、公款旅游以及铺张浪费现象等。

  《法制晚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逢节必令”已成为中纪委“节日反腐”的重要手段外,不同的节日,“禁令”的侧重点都不同。中秋节狠抓公款送月饼,春节严查公款购买贺年卡、烟花爆竹等年货节礼,“五一”狠刹公款旅游之风,端午则紧盯公款送粽子。

   效果

  粽子礼盒卖场遇冷

  2013年9月13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上公布了针对中秋、国庆期间不正之风行为的举报电话和邮箱,并表示“如发现,将及时受理、严肃查处”。

  2013年12月27日发布的《关于务实节俭做好元旦春节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特别提出,各级党政机关和党员干部严禁用公款搞相互走访、送礼、吃喝宴请、旅游和参与高消费娱乐健身活动,或购买赠送贺年卡及烟花爆竹、烟酒、花卉、食品等年货节礼。

  今年端午,高档礼品粽子不但价格下降,记者还注意到,大多省略奢华包装,改走“养生”概念。据《东方早报》报道,今年“黄牛”收粽子券的生意已经缩水九成。

  在粽子专售区,相比于家常粽售卖区的顾客络绎不绝,礼品盒区显得冷清,除了少数好奇的消费者问个价钱外,基本无人问津。

  本版文/记者温如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