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纪委在什么语境下称反腐是把双刃剑
6月1日,中纪委官网头条刊发的一篇名为《突出执纪特色》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反腐败是把双刃剑,打的是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疼的是组织,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对每个违纪违法干部的惩处,给他本人带来的损害远没有对党组织的损害大。”
“反腐败是把双刃剑”,这还是最强中纪委第一次这么说。
在此之前,中纪委的说法一般都是“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从“永远在路上”到“反腐败是把双刃剑”,有人猜测,这是中纪委在释放信号,反腐的节点到了。
真是这么回事吗?我们先来看看中纪委最近都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再来正确理解“反腐败是把双刃剑”的含义。
原始语境:纪委不光要打“老虎”
首先读一读《突出执纪特色》这篇文章,中纪委是在什么语境下,提到了“反腐败是把双刃剑”?
文中先是强调“纪律审查不是简单的办案,不能搞单打一”,认为纪委的主要任务是执纪,可过去评价干部动不动就说“办案能力强”,好像纪委只负责办案。
接着分析“党内审查是纪律审查,不是司法检控”,指出有的领导把法律当成纪律审查的尺子,只重视查办能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纪委不光要办大案、打“老虎”,更要用党章党规党纪去衡量党员干部行为。
讲完“反腐败是把双刃剑”那段话,文章写到:“过去有种倾向,纪委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甚至有的人手里攒着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不少,但对‘小问题’视而不见,总是先等等、再看看,‘养大了’再办”;“‘老虎’怎么长大的?实践证明,就是一路腐败、一路带病提拔过来的”。
全面文章都在强调执纪监督的重要性,都在“纠偏”,纠正过去一些纪检干部只重办大案、不重视执纪的错误观点和做法。
由此看来,文中没有丝毫反腐到达节点的意思。
最新动态:集中受理中管干部问题线索
再分析下中纪委的动向,这更能读懂中纪委的反腐思路和反腐态度。
5月30日,中纪委官网头条刊发了《中央纪委推进信访举报工作“三转” 为反腐败斗争夯实基础》一文,文中透露了一个关键信息:集中受理中管干部问题线索。
中纪委信访室负责人说,“涉及中管干部问题举报件的受理和处理,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要突出做好对反映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问题线索反映集中、群众反映强烈,现在重要岗位且可能还要提拔使用的领导干部举报件的处置。”
5月25日,还是中纪委官网头条刊文《讲政治 顾大局》,文中有对当前反腐形势的判断,“腐败蔓延势头没有得到完全遏制,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没有过时。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持之以恒纠正‘四风’,是中央确定的政治任务,是形势所迫,必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
而中纪委的具体行动,也与上述反腐表态相呼应。
最近的一个“打虎”记录相距不远,5月22日,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被调查。“拍蝇”,5月份查处的厅局级及以下官员约53人,跟此前各月基本持平。
高层部署:今年前5个月省级纪委书记密集“换血”
4月23日,中纪委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对发生重要案件、久拖不办或查处不到位的地区或部门,进行约谈或实地督办”。一个月后的5月26日召开了“后续”会议,通报了上次会后的进展:中纪委监察部正在对一批反映基层干部在土地征收流转、“三资”管理、惠农补贴、扶贫救济、低保资金管理使用等方面的违纪问题进行督办。
这两次会都表明,反腐正在向“田间地头”深入,锁定土地征收流转、低保资金等等跟老百姓最贴近的基层腐败问题。
此外,回看下整个今年前5个月,省级纪委书记密集“换血”,中纪委调整了6名省级纪委书记。要知道,十八大后到2014年底,省级纪委书记的调整记录才是8个人。
为什么要给省级纪委书记大“换血”?中纪委没解释,人民日报解读了:“切实清除群众身边腐败的关键阶段,单靠中纪委这一支‘主力军’显然不现实,必须在反腐一线尽快锻造出更多的‘主力军’”。
今年前5个月中纪委还有一件大事:今年4月,《省(自治区、直辖市)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央纪委派驻纪检组组长、副组长提名考察办法(试行)》《中管企业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办法(试行)》等三个提名考察办法印发。
中纪委特约监察员、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周淑真对新京报记者说,这三个提名考察办法,解决的是过去纪检监督一直存在的制度难题:纪委如何监督同级党委?“一方面强势反腐打虎拍蝇、另一方面建章立制出台三个提名考察办法这样的制度,这就是中国反腐的主基调,中纪委如此打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氛围”。
了解清楚中纪委的最新动向、今年以来的主要动向,答案就出来了:中纪委首提“反腐败是把双刃剑”,并不意味着所谓的反腐节点来了,这种想法只是一厢情愿的误读。
新京报记者 王姝
资料来源:中纪委官网、人民日报等
编辑:赵力 王健
(原标题:刊文称“反腐是把双刃剑”,中纪委心里咋想的?)
编辑:SN054
更多猛料!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新闻官方微信(xinlang-xinw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