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前狱中相见 母女拍下珍贵合影

25.09.2015  10:27

母亲(左)紧紧握住扬扬(右)的手。

喜欢读书、热衷跆拳道和舞蹈的扬扬是一个开朗、坚强的女孩。10岁时,母亲周莉因贩毒被判死缓,留下她与外公相依为命。

家庭剧变,没有击垮这个“女汉子”。如今,扬扬半工半读,照顾妹妹和偏瘫的外公,是家里的顶梁柱。

9月24日,因母亲服刑期间表现良好,扬扬来到四川省女子监狱,参加中秋亲情帮教活动,和母亲共进午餐并合影。对于未来,扬扬的眼神很坚毅:撑起这个破碎的家。

  父母贩毒 先后被抓

幼时的扬扬一家很幸福,父亲做生意,母亲照顾她和妹妹。在幼时的扬扬眼中,父亲是一个“聪明、有远见”的人,可她不知道的是,父亲已经沾上毒瘾。

“爸爸不会在家里吸毒,也不会谈这些。”扬扬说,5岁时,父亲因贩毒被抓,自那以后,扬扬和父亲的联系便很少,和母亲回到泸州生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扬扬10岁时,也就是2006年,母亲也因到缅甸贩毒,被警方抓获,最后被判死缓。

母亲被抓后,扬扬和妹妹被送到云南爷爷家,“大概在那边生活了6年。”扬扬说,她外公怕她重蹈覆辙,便把她和妹妹接回泸州。

  半工半读 补贴家用

初一时,扬扬的外公突发脑溢血导致偏瘫,在亲戚的资助下,扬扬继续读书。但看到家里的困境,扬扬决定做兼职补贴家用。

初一暑假,扬扬在一家饭馆里当服务员,招呼客人、点菜送菜,每天工作12个小时。“那时,我累得坐着就能睡着。”扬扬的第一份工资是500元,这让她很兴奋。

现在,扬扬在一所职业中专就读,每周一、周三晚上,去一家跆拳道俱乐部做教练,教小朋友们打拳。“每个月能赚1300元,可以补贴一部分家用。”扬扬说,她将来想当一名老师,分担家里的负担。

生活把扬扬磨练成了“女汉子”。家里马桶堵了、灯泡坏了,都是扬扬去修去换,“我就是家里的顶梁柱,要照顾好妹妹和外公。”

  悔恨往事 愧对女儿

24日,记者在监狱就餐中心见到了扬扬的母亲周莉。提及大女儿,周莉很乐观,“孩子从小就爱笑,我也给她报了很多培训班,想让她多方面发展。”周莉说,2006年她带着女儿回到泸州,开了一家汽配门市,但生意不好很快倒闭。

渐渐地,周莉结识了一批社会上的朋友,也走上了贩毒的歧途。2006年,她因贩毒被判处死缓。

“三年前,我第一次见到两个女儿,之前都是书信电话来往。”周莉说,扬扬每次来信,都会写很多,和她分享开心的事情,“比如她新认识了同学,学了一段新舞蹈。”

回忆起贩毒的往事,周莉很是悔恨,尤其是对不起两个女儿。周莉说:“扬扬年纪小,还要照顾小女儿,很辛苦,但她已经成长起来了。”

/梦圆/

  母女共餐 留下珍贵合影

24日上午11点半,扬扬来到监狱就餐中心,她的母亲早已等候在此。一进门扬扬就小跑过来,坐在母亲面前,打开了话匣子。

“妈妈,今天可以和你合影,我要带回去给外公看。”话音刚落,母亲便把她拉到身旁,紧紧地握住女儿的手。午饭时间到了,母女俩边吃边聊,扬扬不时做起鬼脸,逗得母亲一脸开心。

在监狱方面的许可下,民警为扬扬和周莉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大头照,交给扬扬带回家。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下午1点,会面时间结束,扬扬不舍地离开了监狱。对于未来,扬扬的眼神很坚毅,因为她要撑起这个本已破碎的家。

据四川省女子监狱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开展亲情帮教活动,是监狱方面坚持多年的工作,意在借助亲情的力量,帮助服刑人员积极改造,为服刑人员实现从监狱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奠定“家庭接纳”的基础。

华西都市报见习记者李智

(文中人物均系化名)图由四川省女子监狱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