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柬“正能量”双向输送 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中新社柬埔寨金边5月1日电 (记者 周群)南距柬埔寨首都金边150公里的贡布省甘再河畔,一尊大禹治水雕像高高耸立。历史上,每逢雨季,甘再河两岸必洪水泛滥,该省七成人口年年雨季都要抗洪救灾。
一群中国人的到来,把“水害”变成了“水利”。在中柬两国高层的促成下,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投资建设的甘再水电站在该地拔地而起,2011年底投入使用。“贡布省自此后再没遭受洪灾。”贡布省能源矿产厅长SOMVICHETH告诉中新社记者。
这个工程被首相洪森誉为柬埔寨的“三峡工程”,也是柬埔寨首个外资水电工程。“电站至今已运行840多天,发电9.2亿千瓦时,满足了柬埔寨贡布省和茶胶省全部电力需求,以及首都金边白天40%、夜间100%的电力供应。与此同时,建设该电站,800多柬埔寨人实现了就业。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也为柬埔寨培养了一大批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甘再电站项目公司总经理晏洪伟说。
尽管离乡背井多年,但电站为柬埔寨恢复经济、改善民生、消减贫困源源不断地输送“正能量”,令晏洪伟感到“很有成就感”。
经历多年战乱后,柬埔寨电力稀缺,城镇60%住户能够得到电力供应,而这个数字在农村是10%。
自2005年以来,中国大唐、华电等一批大型电力企业走进柬埔寨,筑坝发电、架设电网。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国际合作大臣贺南洪告诉中新社记者,中国公司已在柬埔寨投资建设7个水电项目,投资总额达20亿美元,目前一部分水电站建成供电。7座水电站建成后,柬埔寨将获得1300兆瓦的电力供应,届时,电力短缺将不再困扰柬埔寨,周边国家还可以分享这里输出的电力。
800年前,当时的中国军队曾解救过高棉国王。在吴哥窟附近的巴戎庙里,这些中国兵士的雕像,就仿佛讲述着那段跨国“大救援”的历史。
经过多年山水阻隔后,“中国人重新来到这个邻国,投资兴业、发展经济,这些始于1998年。”柬华理事会长杨启秋告诉记者。70岁高龄的杨启秋见证了柬埔寨几十年从乱到治的过程。“中国人为柬埔寨的繁荣贡献了巨大力量。”他说。
2006年,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柬,中柬两国决定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柬埔寨首相洪森访华,两国一致同意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也就在这一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全面建成。中柬两国政治、经济关系数年间迈入历史上非常好的时期。
中国驻柬埔寨大使布建国告诉记者,如今,中国已成为柬埔寨最大的外资来源国。
柬埔寨发展理事会的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国累计对柬协议投资96.4亿美元,主要投资电站、电网、制衣、农业、矿业、开发区、餐饮、旅游综合开发等领域,其中约三分之二来自中国的民营企业。
交通、物流是柬埔寨发展的瓶颈,布建国披露,为帮助柬埔寨破解瓶颈的制约,中方已在柬援建公路总里程超过2000公里,建设特大桥7座。
与此同时,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快速发展,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柬埔寨以其丰富的土地、人力等资源优势,也为中国的产业转移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们怎样调整政策,才能把中国转移出去的产业吸引到柬埔寨来?”柬埔寨投资委员会秘书长曾经问计于柬埔寨中国商会。
在柬埔寨西南的西努哈克港附近,中资企业红豆集团与柬埔寨国际投资开发集团共同投资,打造出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已经有来自多个国家的56家企业进驻,其中,九成来自中国,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中新社“新世纪丝绸之路华媒万里行”记者团4月下旬走进柬埔寨的数日里,常常感受“正能量”输送的事例。在中柬全方位合作日益加深的当下,无数股“正能量”通过各个层面畅通无阻地双向输送,汇聚起一波波支撑两国友谊破浪前行的洪流。
也有一些环保组织及西方媒体,质疑中国企业走进柬埔寨是掠夺资源、破坏环境,甘再电站移民HAP说:“他们错了。我们要环保,也要光明。”贺南洪对中新社记者表示,“他们(指一些环保组织及西方媒体)如果不提出些问题,就没有工作可做了。”
面向未来,“作为东盟成员国之一,柬埔寨支持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贺南洪告诉中新社记者。
对两国关系的发展,贺南洪充满信心,“柬中关系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中双边关系最好的,两国已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领导人互访频繁。今年1月柬中两国政府间协调委员会首次会议发表了《会议公报》和《行动计划》,将成为两国推进各个领域合作的路线图,相信两国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会一天比一天深入发展。”
加强互联互通、提升民众福祉、共同维护区域和平稳定,中柬携手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