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韩名人呼吁携手应对经济深度调整

23.04.2014  00:53

新华网南京4月22日电(记者张展鹏 蒋芳)“人口红利期”消逝、面临深度调整、关系“政冷经热”乃至“政经均冷”……在22日举行的“东北亚名人会”第九次会议上,各界人士就当前中日韩经济状况深入讨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理事长、原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说,经历两次金融危机后,亚洲经济增速整体趋于放缓:日本受人口老龄化、产业空心化和结构性痼疾的困扰;韩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抵御外部经济风险的能力薄弱;中国进入经济增长的换挡期,资源环境约束凸显,产业结构亟待升级。

亚洲正在老去”,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提出,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亚洲的“人口红利期”正在陆续消失,这会直接造成经济增长后继乏力,在亚洲起主导作用的中日韩应进一步强化合作,尤其是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订,最大限度使人员、资金、货物来往自由化。

韩国前总理李洪九也表达了相同观点。他说,开放的市场经济是地球村繁荣的基础,对于现在正在进行的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三国都需要更加积极的态度。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一设想2002年提出。自贸区一旦建成,经济总量将与美国相当,关税降低、准入放宽、壁垒减少,合作加深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极大地提升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水平。

中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于2013年3月开启,今年3月4-7日举行了第四轮谈判。据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介绍,目前已就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等谈判内容和方式展开了深入磋商,并就货物贸易降税模式包括谈判步骤、产品分类、处理方式等基本框架达成共识。

下一步谈判的目标是进一步明确三方在货物、服务和投资领域的开放方式、开放领域和开放程度,并对已经纳入谈判范围领域的文本进行磋商。”沈丹阳说。

但中日韩多位名人都指出,自贸区仍然面临不可回避的障碍和困难。一方面中日韩三国经济利益诉求存在差异,更棘手的是,近年来东亚国家之间复杂难解的历史、领海和岛屿主权纷争有所升温,成为三国深化合作的巨大障碍,形成所谓的“东亚困局”。

曾培炎认为,有迹象表明,日本与中韩之间存在着由“政冷经热”向“政经都冷”转变的风险。2013年,日本向中韩两国出口分别减少10%和8%,来自两国的进口分别减少4%和11%。

中科院今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中韩之间的自贸区进度较快,相比之下,中日之间进展缓慢。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说,今年中日韩自贸区还将进行第五轮谈判,希望有新的进展,呼吁中日韩各方面的相关部门,应该继续积极推进。

统计显示,2013年中日韩之间的贸易总额已经达到6814亿美元,是2001年的4倍,中国是日本和韩国的第一大出口市场,对日韩出口占到中国出口总值的11.7%。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潜在市场、日本的尖端技术和充足资本、韩国在生产技术和经济开发方面的经验等因素的结合,促进了东北亚地区分工模式的形成。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信息部部长徐洪才强调,目前中国仍然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将会释放巨大的市场需求,为中日韩三国建立自由贸易区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贸易离不开政治,但是贸易终究是企业的市场行为、是商业行为、是互利行为。现在中日韩政府关系存在问题,但自由贸易的谈判不能停下来。”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