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携手致力可持续发展“成都样板”向全国推广
中新四川网12月6日电 (周迪迪)6日,中德国际合作“工业园区能效与产业共生”项目总结大会在成都举行。德国国际合作机构能源政策和能源效率高级项目经理范海诺(HeinoVest)博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在成都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经开区)开展能效服务网络、产业共生、服务平台建设,“经过一年多试点,该项目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以此作为样板,向中国全国推广。”
中德国际合作“开发区能效和产业共生”项目是中德合作“能源政策和能源效率”打捆项目(以下简称“EPEE打捆项目”)中的一个子项目,而“EPEE打捆项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政府间开展的合作项目。
早在今年2月,在中德国际合作“开发区能效和产业共生”项目中,成都经开区率先在中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能效网络小组,旨在探索建立和完善提高能效、促进产业共生和推动低碳及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该项目中,中德双方各方投资150万(人民币,下同),包含了能效服务网络建设、产业共生及开发区服务平台建设三个专项。自2012年9月项目签署以来,目前取得了良好成效。
据成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程果介绍,截至目前,该能效小组为园区小组成员企业提出了108条能效整改建议,并做了投资回报测算,若全部得以实施,将为经开区能效小组11家企业合计每年节约能源消耗费用1568.29万元,节约能源达3305.5089万度电,减少直接二氧化碳排放28930.01吨。
“中国政府很重视可持续性发展,目前所需要加强的是如何把这个话题落实到具体工作中,通过具体项目来实现企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范海诺博士表示,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德方向中方企业园区提供国际专家的支持和经验,让中方企业吸收了经验后能自主开展工作。“在政府政策和资金支持下,长期开展下去将取得很好效果。”
据四川省发改委综合处副处长李学余透露,“明年就项目合作成效,通过培训地方开发区,率先在四川全省推广。”
中国开发区协会秘书长关嵘在会上发言时表示,中国目前有210多家开发区,有近40家在建设中,获批的有14家,这项工作推进开发区清洁能源、节能减排、节能降耗、产业共生、产业循环等方面发展,对中国国家开发区的转型升级着重要意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