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报:立足地方创新发展人才培养质量为先

13.11.2013  10:20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突显教育本位育高素质人才
 
 
 
数字看发展
美丽的校园。 摄影/张琪
  立足地方,香山热土滋养高教创新发展;质量为先,强强联合培养社会适用人才。
  2002年,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掀开了中山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新篇章。学院坚持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贯彻“育人是根本,教学为中心”的理念,以培养知识结构合理、综合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办学宗旨,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坚持以“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三大战略为核心,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 《2013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中,学院人才培养质量位居全国300余所独立学院第11位。在2013武书连中国独立学院排行榜中,学院位居中国独立学院100强综合实力排名第4位。
  十余年艰辛砥砺,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学院不懈探索“政府+名校”发展之路,为高等教育创新发展提供了鲜活的成功案例。

人才培养
教学是根本,实践是关键
  秋意渐凉的下午,四川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主楼会议室。中山学院党委书记成孝予与考取电子科技大学硕士、博士研究生的优秀校友亲切座谈。
  “在中山学院学习的四年,我最大的收获是培养了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塑造的能力。这为我现在的博士阶段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黄海猛是学院2007届毕业生,跟随中科院院士李言荣开展博士研究生学习,今年博士毕业后以突出表现获得电子科技大学留校任教资格。
  “实验室是理科生最重要的学习实践场所。学院踏实的学风和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我获益良多。”黄海猛就读中山学院时的同班同学李汝冠是中科院院士陈星弼的博士研究生,今年毕业后顺利进入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第五研究所工作。
  麦可思数据有限公司刚刚公布的《2013年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显示,2012届毕业生认为学院帮助自己提升最多的是:积极努力,追求上进。
  “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是人才培养,人才培养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就是核心竞争力。”徐建华院长强调。学院始终抓住“教学”二字不放松,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做实教学各环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狠抓教育教学质量。
  中山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贯彻“教学相长”理念,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也注重教师的学,以教师学术水平的提升推动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该院特别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设置了涵盖专业教育、创业教育、创新教育、复合型教育、国际化教育等全方位的教育模块,多元培养,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坚持根据学生情况和社会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构建培养体系,已经形成了企业大学计划、产学研一体化、订单培养模式、创业孵化模式、项目团队模式等五种特色实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包括“大类培养、专业培养和多元培养”的“三段式培养、多路径发展”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学术水平,学院鼓励教师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成效显著。“计算机应用科学”被评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分别被评为省级特色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产品设计专业分别被评为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另外,40多个项目获得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精品课程、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资助。
  在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实践”环节是关键。学院大力加强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特别加强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重要环节。创造条件,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科学研究,进行创新性实验和实践,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与中山市科技局共建嵌入式系统公共实验室,学生利用该平台获得国家级奖励20余项,省级奖励30余项,涌现了一批优秀嵌入式作品,同时为企业提供了30多项产品解决方案;学院创业孵化基地先后共有184个团队入驻,涌现出一批创业标兵,如荣获2011年广东省创业先进个人和中山市十大杰出创业青年称号的何龙祥、获得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创富大赛”2000万元贴息贷款的白鸿飞等;“星火fax”创业团队完成的高清立体动画预告片,达到国内较高水平,项目组三位同学被企业同时录用……

服务地方
科研成果接地气,文化园地出精品
  2012年4月,市委书记薛晓峰到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作形势报告,他殷切寄语学院要争当中山经济社会建设中的 “三个高地一个源头”,其中“文化高地”、“科研高地”、“人才源头”的发展要求与学院“人才强校、文化兴校”战略高度吻合。
  学院聚集了一支学历层次高、发展潜力大、富有朝气的师资队伍。作为高层次人才聚集高地,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学研究,服务地方发挥高校人才智库作用。
  学院鼓励和推动教师参与科研和教学团队建设,产生了一批能够为中山经济社会提供高端服务的科研团队,如嵌入式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团队、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团队、产业规划与决策咨询团队等。科研团队紧密结合产业升级,积极与企业携手开展横向科研项目,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学院的科研项目中70%是横向项目。近年来,学院共承担科研项目8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73项,年科研到账总经费逾千万,形成了一批具有能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科研骨干和科研团队。134个科研项目获得奖励,其中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奖励44项,市级科研奖励90项。
  厚重的文化是一所高校的精神底蕴和灵魂支柱,是一笔宝贵的历史财富,同时也是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的文化传统和精神灵魂。近年来,学院文艺作品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学院的创作和文化服务之花更是扎根中山沃土,尽情绽放。朱东黎副教授编导的作品多次荣获全省、全国舞蹈大奖,今年又传来捷报,与中山市实验小学合作的原创舞蹈 《流动娃》继获得第六届全国CCTV 电视舞蹈大赛少儿专场唯一金奖后,一举荣获中国第九届艺术节、第十届艺术节舞蹈群星奖。学院的艺术表演已经成为中山市一张靓丽的名片,宣传了中山良好的城市、文化形象。学院志愿者开展的“大手拉小手”等活动充分展示了大学生服务社区,关注社会的风采;学院调查队走街串巷对中山的污水治理、行政管理等方面的调查研究直接为相关部门的决策提供参考……

大学应突显“学字当头”的教育本位
——专访电子科大中山学院院长徐建华
  中山市人民政府与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中山学院11 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依托电子科技大学优质教学管理经验,学院办学成就有目共睹。在该院27周年校庆之际,记者对中山学院院长徐建华进行了专访,听他畅谈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方针。
  ◆记者:办学理念深刻地影响着学院的办学方向和育人目标,能不能阐述一下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办学理念?
  ◆徐建华:学院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鞭策我们进一步思考在新形势下“培养怎样的人”和“如何培养人”这两个核心问题。2012年学院提出“质量立校、人才强校、文化兴校”三大核心战略,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作为一所大学,什么是中心?我认为“大学”的本质在于“学”。以“学”为本,方为大学,学字当头,不可动摇。在我看来,大学的第一要务就是育人,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和做事的本领,学习才是硬道理,这也是我们将“质量立校”作为学院发展之根本的原因。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四年的学习和成长中让学生在这里人格得到完善,素质得到提升,能力得到锻炼,心理更加成熟健康,让学生在步入真正的社会之前,在学校学习并获得“学习能力”,这将使他们获益终生。我相信,不管时代怎么发展,大学的教育必须回归人才培养的本位,绝不能偏离“以学为主”这个理念。
  ◆记者:电子科大中山学院作为中山本土最高学府,许多毕业生选择在中山就业创业,为中山产业转型升级输送了不少人才,请问学院在这方面做了哪些有意义的工作?
  ◆徐建华:合作共建以来,学院向社会输送了约2.5万全日制本专科毕业生,其中三分之二选择在中山和珠三角就业与创业,如2012届的毕业生中34%都选择在中山就业,这些学生为中山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为中山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持,学院已成为中山市最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学院坚持立足中山、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学视野。我们认为,一所大学要发展好必须“接地气”,学院在制定学校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定位时,充分考虑中山地方发展需要,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模式创新等方面与中山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相适应,人才培养目的首先是为中山本地的企事业单位提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服务于中山转型升级。我希望中山学院能成为中山人才培养的蓄水池,源源不断地为中山输送最适合本地发展的各类专业人才。
  ◆记者: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中山学院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有哪些举措?取得了哪些成效?
  ◆徐建华:人才培养是学院生存与发展的立足之本,学院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展开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通过三个途径来把握:一是学生的学,二是教师的教,三是学生的练。学生的学前面已经说过了,在教师的教这个方面,我认为高等教育要跟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关键在于教师自身要紧跟当下的学术前沿,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学院积累了一支高层次高水平,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院要求广大教师必须与时俱进,在努力提升教学水平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以学术提升促进教学水平提升,以良好的教风为人才质量提升提供必要的保证。关于学生的练方面,我们希望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掌握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操环节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学院非常注重实践实验教学环节,计划成立对外交流合作委员会,将学生实践课堂推向社会、推向企业、推向岗位,让学生在企事业单位的具体岗位真正去验证理论知识,将“学与练”有机结合起来,用社会大学将我们的“半成品”打磨成真正的“成品”。
  ◆记者:薛晓峰书记提出,要打造“产业高地,人才福地”。中山学院也提出“人才强校”核心战略,中山学院的“人才强校”如何与中山市的“人才强市”政策相衔接并为之服务呢?
  ◆徐建华:学院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内培外引的方式聚集了一大批来自全国各地的高层次人才。学院通过搭建发展平台引进高层次人才落户中山,这不仅提升了学院整体师资力量,也为中山人才强市战略的推进发挥了高校应有的作用。同时我们非常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工作,学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教师进行学术提升的政策,比如“莲峰学者”计划旨在使优秀中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培养“本土教授”,在职攻读博士计划旨在提升中青年教师整体水平、出国(境)进修计划旨在培养教师国际视野等等。同时,学院鼓励教师广泛开展与中山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的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由于长期在中山工作生活,他们深谙中山的人文社会发展情况,他们审视中山发展更能“切中要害”,更容易以主人翁的姿态开展研究并找到解决途径。
  ◆记者:您如何评价中山学院近年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学院今后的努力目标是什么?
  ◆徐建华:在中山市委市政府和电子科技大学的支持与关心下,中山学院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在不少独立学院排名榜上都位居前列。今后,学院将以创建全国一流的独立学院为目标,继续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服务中山社会发展,将中山学院办成中山人民满意的大学。     来源:中山日报 作者:本版文字 本报记者 禹 媚 通 讯 员 曾欢玲 字数:4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