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守则拟删除“见义勇为”

02.08.2014  15:39

教育部就新修订的《守则》征求意见,提醒学生“会自护懂求救

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8月1日,教育部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并公开征求意见。

自2004年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以来,在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2年,教育部启动了《守则》、《规范》修订工作,将三者合而为一,形成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即把70条规范浓缩成9大准则,坚持贴近时代、突出基本、易记易行原则,注重可操作性。

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包括三“”、三“”、三“”,即爱祖国、爱学习、爱劳动,讲文明、讲诚信、讲法治,护安全、护健康和护家园9项内容,其中在“护安全”一项中特别提出,中小学生要“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此外,新版《守则》中还出现了不少新条款,例如热心志愿服务、控制上网时间、践行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生活等。而“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等则不见了踪影。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时代变化,原来的《守则》、《规范》在实施过程中有些规定不符合实际,《规范》内容过多且交叉重合等,因此做出更符合新时代的修订方案。

此次公开征求意见截至8月20日。

据新华社、《法制晚报

我省出台优化区域产业布局指导意见 明确21个市州重点布局产业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优化区域产业布局的指导意见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