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明确房价飙涨城市多供土地 根治调控失措

21.12.2016  00:03
      2016年12月14-16日中央经济会议召开,定调2017年政府政策思路。从本次会议看,关于房地产的调控政策是一大亮点。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认为,房地产调控起起落落十几年,都没有抓到中国房地产问题的关键,而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特大城市要加快疏散部分城市功能”(解决需求)、“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解决供给),抓住了房地产问题的关键,中国房地产问题有望得到根本解决。

   房地产长效机制确立 经济维持L型必要条件

  中国房地产问题本质上是“资源过度集中于一二线城市导致购买力向一二线城市集中”(决定需求)与“限制人口流入、严格限制土地供给政策”(决定供给)之间的矛盾,此次中央工作会议首次提出“特大城市要加快疏散部分城市功能”(解决需求)、“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解决供给),抓住了房地产问题的关键。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房地产投资会大幅下滑。主要理由是:第一,文中提到,“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从政策层角度并无持续打压房地产的意图,根本目的是防止泡沫;第二、文中提出,“房价上涨压力大的城市要合理增加土地供应”,土地供给的增多将切实将地产投资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中国城镇化还有10-15年的时间,这是中国房地产投资不会长期下滑的根本原因。在城镇化阶段,居民就是应当向大城市集中,这是各国的共同经验,是无法阻挡的社会发展规律,在这一阶段,房地产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就是不能忽视。不能超越中国现实,去盲目追求完全脱离房地产的所谓“健康经济发展”,还好政府并没有陷入这一误区。

  2017年经济最大的悬念是房地产投资,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已经排除了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这是中国经济能够维持L型的必要条件。

   农村改革成为重头戏 土改护航农业集约化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继续强调工业的供给侧改革基础上,明确了农业供给侧改革,其核心是“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000061,股吧)供给”,这同样符合中国人民对于饮食质量追求不断提高的现状。未来农业发展方向是大规模集约化,这就需要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相配套。

  具体措施包括,“细化和落实承包土地‘三权分置’办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明晰农村集体产权归属,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利。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

  这些措施实际是中国继土地“招拍挂”之后又一次重大土地革命。农村土地改革与取消农业户口、加大扶贫力度配套,一方面通过取消农业户口,改革农村土地产权,另一方面通过加大扶贫制度托底防止因为土地改革出现农民失去土地导致的贫困问题。

  农村户籍和土地改革的意义在于:第一,改变农村户籍优于城市户籍的历史,加快推进城镇化战略。第二,土地改革是发展大规模现代化农业的基础,这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方向。第三,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为农民进城买房提供资金,促进最终消费。

 

(来源:中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