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团校培训心得体会

17.06.2016  19:10

  1个月前,我很幸运的得到了四川省直机关团干部培训的机会,能到中央团校这样高水准的地方进行学习,心中万分期待。秋高气爽,蓝天白云。九月的北京令人精神舒爽。我终于来到了向往已久的中央团校。深呼吸,重回校园的感觉真好,大学的味道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背上书包,仿佛回到了多年前。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为期一周的学习生活就拉开了帷幕。

  一、知识的盛宴

  在我的脑海里中央团校应该是一个神圣且遥不可及的殿堂,那里的老师肯定都是政治范儿,可从第一天上课起,无论是班主任还是教授,都亲切、随和、自然,让人印象深刻。本次中央团校培训,培训内容之丰富,教授阵容之强大。让我不虚此行,受益匪浅。7名授课老师全是教授级且享有一定知名度的专家。让我们倍感荣幸的是中央团校/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副校长李家华亲自参与授课,并针对青年干部的特点专门备课,这充分体现了中央团校领导对本次培训的重视。专家教授们分别上了七堂别开生面的课程,让我们尽情享受了丰富的知识大餐。教授们以渊博的学识、敏捷的思维、缜密的逻辑、幽默的谈吐征服了现场的每一位学员,他们用互动式的课堂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让人记忆深刻。

  吴庆教授《新时期青年群众工作》提出了很多有益的深入浅出道理和工作方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为我们提高工作能力指明了方向。

  李秀峰教授的《青年干部的领导力开发与自我管理》,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名人的成功来源于自我管理。“领导力开发的70%靠自我管理。会管理自己的人才能领导好别人。”“无目标会直接影响幸福感”,精彩的讲授让我们初步了解了自我管理的有效方式:从目标管理、时间管理和专注力入手,发挥主观能动性,提升自我认知,加强历练,克服临界点。最终达到自我管理的效果:“能力的每一点增加,都会带来更好的环境;然后,更好的环境又会使他们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李家华教授的《青年干部职业生涯规划》使我们记忆犹新、倍受启发。他讲的“未来的管理不是控制而是释放”;“见识的宽度决定成功的程度”都很是发人省醒。李教授还特别为青年干部提出了职场文化三要素、生涯发展四理论和生涯操作的六步骤。

  七场绽放智慧光芒和理论光辉的讲座,让我们不仅对新时期团干部工作有了新的认识,甚至对人生也有了新的理解。

  二、方法的提炼

  我个人而言,这次培训班的举办非常适用、实用。通过培训,使我对共青团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共青团工作的感情,得到了如何去做好团的工作的方法。

  针对性。 团干部要有善于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了解当代青年内在的变化规律,了解他们真正所思所想。要密切联系青年,了解青年团员的需要内容。青年团员需要什么,团组织就要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应活动。努力用小温暖成就大事业。

  创造性。 现代青年团员思想都求新求变,一成不变的学习方式、活动和宣传方法会令人感到乏味。要用新观点面对新青年。解放思想、敢于打破常规,紧扣时尚的脉搏,抓住流行趋势,要用心去关注青年时尚文化,开展青年团员喜爱的活动。

  服务性。 要以竭诚服务青年团员作为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服务才能更好的贴近群众。要重视青年的主体性,多一些青年立场。要努力把团组织建成青年团员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组织。

  三、珍贵的友情

  在这短短的7天的学习生活当中,不仅收获到了知识,更收获到了最宝贵的财富那就是友情,全班84名同学来自省直机关不同行业,但因为有一个共同的名字 “团干”走到了一起。同学们穿上各自的组服,整齐而又不失活力,共同学习共同生活,再次享受大学校园带给我们的那一份单纯与宁静。

  在课堂上,在教授们的引领和带动下,同学们思想在学习中碰撞,经验在探讨中交流,彼此坦诚相待,尽力将自己最精彩,最真实的一面展现出来,大家由陌生到相识、由相识到相知在学习和生活中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在联欢会上,更能看到这个集体的活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充分体现了现代青年干部的与众不同的一面。青春激荡,处处尽欢颜。无论是激昂的口号、还是青春的笑脸,无不触动着我,使我尽情享受着青春的浸染。

  为期6晚7天的中央团校第326期团干部培训转瞬结束,但在我心中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里,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收获了弥足珍贵的友谊。聚似一团火,散作满天星。理论是灰色的,实践却是长青的。愿大家将学习到的知识化为动力和能力,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学以致用,勇于实践,在各自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