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三公”经费再缩水 理财治国思维凸显
中新网北京4月19日电 题:中央“三公”经费再缩水 理财治国思维凸显
记者 马学玲
中国官方18日公布的信息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71.54亿元,与年初预算相比下降10.2%。2014年的预算则为71.51亿元,同比下降10.3%。这已是两个数据自公布以来连续第三年下降。
“三公”经费连年“瘦身”,中央理财治国的思维愈加凸显,赢得舆论肯定。专家则提醒,作为一种必要的公务支出,其实“三公”经费并不是越少越好,关键在于尽快明确标准。
去年“三公”支出瘦身一成 今年预算再度缩水
中国财政部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54亿元。与2013年年初预算相比,减少8.15亿元,下降10.2%。
所谓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是指中央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含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和其他单位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等三项经费。
在上述71.54亿元中,包括了因公出国(境)费16.92亿元,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42.53亿元和公务接待费12.09亿元。与2013年年初预算相比,三项费用分别减少4.44亿元、1.46亿元及2.25亿元。
“其实,这个下降幅度还是很大的,也达到了预期目的。”中国财税法学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剑文对中新网记者谈道,国家要把公款用好,就是国家理财,要保证收支的有序规范透明,这充分体现了理财治国的思维。
对于2013年“三公”经费支出“瘦身”的原因,财政部表示,主要是由于各部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有关要求,压缩、取消部分出国(境)团组,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规范公务接待活动。
财政部当日还公布了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71.51亿元。与2013年执行数相比,减少0.03亿元,下降0.04%。其中,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减少1.26亿元,公务接待费减少1.61亿元,因公出国(境)费则增加2.84亿元。
财政部对此的解释为:“因公出国(境)费增加主要是受出国(境)费标准调整、出访任务增多、参加国际赛事等因素影响。”
刘剑文也注意到了这一结构性变化,在他看来,这应该是从加强外交战略方面考量的,“其他两项可以适当减少,但公务出国是必要的,压缩空间较小。”
预决算数连续三年同比下降 专家:并非越少越好
根据中国官方通报,2014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为71.51亿元。与2013年年初预算相比,减少8.18亿元,下降10.3%。
中新网记者查阅资料获知,这是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预算自公布以来连续三年下降。2011年至2014年,这一数据分别为94.28亿元、79.84亿元、79.69亿元和71.51亿元。
记者同时注意到,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也是连续三年出现下降。2010年至2013年,这项支出分别为94.7亿元、93.64亿元、80.95亿元和71.54亿元。
在舆论为“三公”缩水拍手叫好的同时,一些专家则表示疑虑。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只能说三公经费节省了,但这种节省是否会妨碍正常办公?并不能简单认为三公经费越少越好。”
王雍君指出,“三公”经费急需一个标准,否则可能会影响政府职能的正常运转,“只有公布了标准之后,我们才能去判断‘三公’经费的下降是不是一个积极信号。”
刘剑文对此表示认同,“有人会问,‘三公’不断减少,今后会不会干脆取消?这当然是不现实的,政府要履行职能,日常运转肯定需要必要的经费。而只有通过制定一个标准,才能判断其到底是多是少。”
在刘剑文看来,紧盯“三公”经费,其实只是规范财政资金使用的一个突破口而已,“‘三公’只是预算资金的一部分,而且政府运转需要必要的经费支出。我认为,随着日后预算的细化及公开透明力度的加大,‘三公’经费的下降空间将会越来越有限。”
“社会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为今后某年‘三公’经费没有下降或者甚至略微增加,就产生误解。”刘剑文提醒,相较而言,预算中其他方面的经费有更大的下降空间。
公车支出普降 “三公”经费公开范围或有突破
18日当天,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部、司法部等数十个中央部门陆续在各自官网公布2014年部门预算。延续始于2013年的最新做法,今年亦是将“三公”经费预算随同部门预算一并公开。
中新网记者梳理发现,在业已公布“三公”经费的数十个中央部门中,多数选择下调2014年预算。譬如,国土部同比减少320.47万元,卫计委同比减少645.58万元。
记者注意到,在三项中,多数部门选择压缩公车经费预算。以财政部为例,因公出国(境)费同比减少10万元,公务接待费持平,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则同比减少49.75万元。
“公车经费之所以下降,源于国家层面力推公车改革,这与国家对公车改革的大致方向是一致的。”刘剑文说,在国家力推公车改革的大背景下,较之于其他两项,公车经费下降的幅度可能会更大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晒三公”首次将“公务用车购置费”和“公务用车运行费”分别列支。国务院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国资委等多部门今年的公务用车购置费预算均显示为零。
分析指出,这种做法更加透明,便于监督。“购置费是新添资产的费用,运行费显示的是运行成本,分开列支可以清晰显示哪部分成本在上升或下降。如果两项费用都降低了,才说明改革真正见了成效。”
刘剑文进一步谈道,不过公车改革后还会涉及用车补贴的问题,所以,在以后的“三公”经费中,用车补贴将怎样体现,值得关注。
今年已是中央各部门推进部门预算公开的第五个年头。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报送全国人大审查部门预算的部门中,共有75个部门和单位公开了部门预算,之后逐年增加,今年将会有多少部门加入这一行列,引发期待。
对此,刘剑文表示,目前主要是政府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但随着预算法的修改和政府简政放权的推进,“三公”公开的范围应该会越来越大,公开的主体也会越来越多,甚至可能会超过预期,这样才能最终实现全口径预算。(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