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与四川的“不解之缘”继续精彩

19.04.2018  15:48

  本报记者 梁现瑞

  4月18日举行的2018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投资推介会暨项目合作协议签署仪式,被1000余位来自中外的企业家和商会代表挤得满满当当。会场打拥堂,意味着中外企业对四川机遇的青睐。

  项目落地是一个个难忘故事

  “从与成都市政府举行首次会议,到签署办公室租赁合同,公司正式启用仅历时9个月。”马士基(中国)有限公司总裁彦辞回忆起9年前公司在四川落户的历程。在他看来,这样的奇迹只有在中国才有可能发生。

  马士基的故事在会场引发热烈共鸣。上台发言的企业家代表几乎每人都有这样一个四川故事。

  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介绍,企业成立20年来,已在四川成立了旭虹光电、成都东旭智能、中光电科技、东旭建设等多家企业。去年底,在绵阳投资30亿元,建设新能源客车制造基地。

  国机集团董事长任洪斌透露,目前,集团所属的恒天集团在川累计开展金融项目140个,总规模达到228亿元;所属中设集团近三年合同总金额超过36亿元;所属中国建设、国机重工等企业通过实施污水处理、垃圾发电等项目,为四川建设添砖加瓦。

  企业优势与四川发展结合

  “四川未来最大的机遇来自国家战略。”在任洪斌看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四川的区位优势将更加凸显。

  同时,随着成都建设国家级中心城市等重大部署的持续推进,四川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劲。

  李兆廷的视角相对微观。在他看来,四川成功打造了以装备、家电、软件为龙头的产业集群,发展成为辐射全国的产业大省,一大批战略新兴产业和高端成长型产业与很多企业的战略规划契合度极高。东旭希望将自身的产业、技术优势与四川的发展空间结合起来,能够分享到四川全面开发开放、升级创新的红利。

  加大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公司在全球的5个业务流程外包中心之一,马士基成都办公室拥有超过2200名员工。庞大的用工需求曾给成都创造了巨大的就业机会,但现在却面临一个新的竞争对手:高度标准化、高度自动化和大批量的业务流程。

  在彦辞看来,挑战是双重的:首先是就业岗位的大量缩减,其次是对员工要求的大幅度提高。由于自动化和标准化流程,要求员工具有更多的分析技能来应对更复杂的挑战。

  彦辞建议,要采取措施扩大企业与成都各大学之间的合作,以确保毕业生做好充分准备,满足现代高效工作场所的需求。在政策方面,政府应该将对行业的支持和激励政策延伸到与高科技公司相同水平。

  彦辞的观点得到任洪斌和李兆廷的认同,下一步,四川应进一步加大高质量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提升教育、医疗、环境质量。

600多家中外知名企业和商协会负责人抵川
  2018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4月17日在成都人民政府
关于开展股权融资实操策略公益培训的通知
各中小微企业: 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股权结构并持成都中小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