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丝路经济带”与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

30.10.2015  15:27

10月30日,由西南交通大学、光明日报社共同主办,中国铁路总公司、成都市人民政府、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办大力支持的“2015‘丝路经济带’与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高峰论坛”在成都隆重召开。论坛中,国家战略研究、高铁行业等相关领域的专家齐聚一堂,为“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与区域合作献计献策。

 

上午9时,开幕式隆重举行。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何江川处长,外交部国际经济司刘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刘华芹,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研究员武雅斌,光明日报社副总编刘伟,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杨东升,成都市人民政府外侨办副主任李利,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部教授、少将乔良,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成都市社科联党组书记陈蛇,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钟成,中铁第六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扈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域中心治理部区域项目主任Patrick,波兰罗滋省及罗滋市政府驻成都局代表处首席代表伊莎贝拉,西南交通大学党委书记王顺洪、校长徐飞,以及相关单位嘉宾、高校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党委副书记桂富强主持。

开幕式上,我校党委书记王顺洪代表共同主办方之一的西南交通大学、代表徐飞校长表示了最诚挚的欢迎和最衷心的感谢。他表示,西南交大已经成为中国高铁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技术力量和人才培养基地,与中国高铁牢牢地联系在一起。乘着“一带一路”战略的东风,西南交通大学将继续为中国轨道交通建设和中国高铁走出去战略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作为中国高铁的承建规划与实施的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铁路局无疑是中国高铁发展的最大实践者、最大的推动力和最大的贡献者,学校及广大的铁路工作者对他们为国家发展、为民族崛起的担当和努力发展中国高铁的精神深感钦佩。王顺洪表示,衷心地希望铁总、国家铁路局能继续领导、带领学校在“高铁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更大、更多、更好的作用。同时,他希望各位来宾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推进好、推动好“一带一路”战略,并在这次论坛上贡献自己的智慧。

 

在简要介绍成都在国家发展大格局中重要战略地位和作用后,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杨东升提到,当前成都面临国家大力实施“一带一路”政策和建设国家全面创新改革实践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大机遇,正着力加快启动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工作计划,积极打造以成都为中心的西部高铁网,进一步推动成都加快建设成为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

高铁的发展过程中,西南交通大学功不可没。”光明日报社副总编辑刘伟认为,中国高铁是中国的荣耀名片,是制造密集到技术密集的典型代表。《光明日报》邀请了大批专家学者,从地理、经济、战略发展多方面解读了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思想。“高铁改变了中国,高铁也会改变世界”,他表示,《光明日报》接下来会与西南交大一样积极关注高铁发展,并且一如既往地为实现“一带一路”战略竭尽全力。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何江川处长在致辞中分析了“一带一路”战略、国际产能合作与“高铁走出去”的关系。他认为“一带一路”与产能合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重要支撑与亮点。“一带一路”战略与产能合作为中国高铁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以高铁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要更好地走出去,需要具备有优势的技术等“内功”和进行精密的市场调研等“外功”。

中铁集装箱运输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钟成介绍了中国铁路总公司近几年的工作进展,及“一带一路”中欧铁路大通道的建设。近几年,中国高铁发展迅猛,增加了很多高速列车车次,大力发展经济快速绿色的高铁建设。他表示,在今后的时间,中国铁路总公司会立足当前的优势,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努力,把中国高铁打造成国际知名品牌。

这次论坛对于成都市、四川省,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国家都非常重要”,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区域中心治理部区域项目主任Patrick Duong认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不会丢下任何一个国家,并且,在这条经济贸易走廊上将开展的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活动,与联合国一贯致力于平等和消除贫困相契合。成都在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社会服务、行政化的战略措施等方面的作为都让人瞩目,作为“一带一路”的中心城市之一,更有必要与其他城市分享经验。

主旨演讲环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欧洲研究部主任刘华芹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与中国对外开放战略研究”为题作了演讲。刘华芹开门见山地指出:“‘一带一路’战略是一种周边经济战略,一种新的泛区经济合作模式,它不设标准,没有门槛,所有国家都可以自由参与,这种双边+多边+区域的混合合作模式是我们全方位对外开放的体现。”她从“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背景、内涵、实际构想讲述了新时期我国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问题。她提到,“一带一路”战略的亮点在于它将我们国家和谐社会的理念与丝绸之路的文化相结合,使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融合在了一起,这也是其主要内涵。在讲述“一带一路”实际构想时,刘华芹指出,目前这一战略实施也会遇到一些困难,例如64个国家大范围推动区域合作挑战极大等。最后,她以成都、宁波为例从城市如何利用自己的潜力方面进行了讲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战略部教授、少将乔良作了题为“从大国博弈看‘一带一路’战略”的演讲。乔良提到,中国高铁将是人民币走向世界的第一支矛,但中国的“一带一路”怎么走,应当认真思考。他分析了近日美“拉森号”驱逐舰硬闯中国南海以及一系列美国台前幕后表现出的不友好动作背后的企图:试图恶化中国经济环境,迫使投资企业撤出中国,使资本回流美国。他认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会加快美元全球霸权的解体,美国的这种模式也必然引起自身的衰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实际上是中国全球化的初始阶段,接下来还需思考如何吸取美国崛起到衰落的经验等问题。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的演讲题目为“‘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他谈了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的基本认识,并指出三大战略的目标是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形成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空间结构。在详细介绍了交通运输先行发展的经验、运行规律、能级差异后,汪鸣提到,目前交通互联互通主通道已然形成、建设发展机制逐步建立、国内交通发展为“一带一路”交通互联互通积累了经验。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的以“‘一带一路’下的四川发展”为题作了演讲。李后强用十张体现四川重要性的图片为引展开了话题,并从机遇、挑战及对策建议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述。李后强谈到,目前四川发展面临着全方位开放变四川为开放前沿的机遇、最高强度投资改善四川发展条件的机遇、互补性合作推动四川融入世界经济格局的机遇、基础设施升级推动四川旅游大发展的机遇、开放度提高倒逼四川市场化改革的机遇。“挑战中潜藏着机会,关键是看怎么应对”,他提出了针对困难的解决办法,包括:预研先行、培训先行、民间先行、国内先行、产品先行、高铁先行。


六百多年前的今天,明朝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着二万七千多人的船队,从太仓刘家港出发,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第三次‘下西洋’的远航。”我校校长徐飞用生动的历史故事,引出了以“交融互鉴 包容发展”为题的演讲。“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沿线各民族的集体记忆和历史财富。“一带一路”建设是古代丝绸之路在当代的精神延续,也是各国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的扩展。追本溯源,“一带一路”新时代的建设发展,需要我们从共同的丝路精神中汲取营养。他认为,社会发展源于贸易互通,贸易互通推动文化交融,文化交融促进民心相通。他旁征博引,以大量中西历史事实为例,总结了古代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历史经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致力于构建 “商贸圈”、“文化圈”和“朋友圈”。最后,他详细地阐述了如何建立这三个圈子:以道路联通为先导,打造一带一路“商贸圈”; 以共同进步为宗旨,形成一带一路“文化圈”;以包容发展为目标,建设一带一路“朋友圈”。

本次论坛还包括“一带一路与通道建设”“东盟合作与互联互通”等论坛。国内外学者专家围绕相关论题,畅所欲言、交流意见、碰撞智慧。比如,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办公室、中国高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武雅斌作了“从新型智库建设角度看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波兰罗滋省及罗滋市政府驻成都局代表处首席代表柯丽梅以“新丝路:联系中国欧洲的快捷线”为题作了报告;日本法政大学教授李瑞雪则分享了题为“日本与东盟及该地区的物流”的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