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负面清单运行一月

07.11.2013  12:09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运行已有一月。自贸区制度创新的核心成果——2013版《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也已实施。按照“非禁止即开放”的原则,这一清单之外的行业及项目全都开放。这是中国第一次用负面清单管理外商对华投资。

  负面清单是一种国际通行的外商投资管理办法,是一个国家禁止外资进入或限定外资比例的行业清单。在这份清单上,国家明确开列不予外商投资准入或有限制要求的领域,清单以外领域则充分开放,并享有准入前国民待遇。

  负面清单有几种,上海选择了国民经济的分类。国民经济分类共20类,上海选了18个大门类。各门类有三级科目,大中小三级。大类89个,中类419个,小类1069个。而此次负面清单的制定,特别管理措施具体到小类,一共是190条。

  上海市有关负责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选择小类监管,是因为希望释放更多空间。比如采矿业,采矿大类是17类,中类19类,小类37类,最后做的涉事管理只16类,其它没有管到的都可以释放出来,与采矿业有关的服务业都可以释放,采矿服务业与其它门类合作,还有许多想象的空间。

  这位负责人表示,管大类好比是管大楼门,管中类好比是管楼层,管小类好比管房间。管大楼门,整栋大楼都管死了;管楼层,一个楼层管死了;而管一部分房间,更多的房间就开放了。上海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这样分类,看上去清单长了,但是开放空间大了。小类是1069个,2013版负面清单有限制措施的是190项,其中禁止的只有38个,另外152项,是可以进入,只是有一些管理措施。

  “现在的负面清单涉管的小类只占所有小类的17%,开放的则达到了83%。从这个角度看,清单不是越短越好,也不是长就不好。

  这位负责人表示,负面清单的实施,对政府职能转变起到了积极作用。过去,投资者按各级产业目录进行投资,它告诉投资者什么可以做,而负面清单告诉投资者哪些不能做,政府只管涉管的部分,没列出的,政府是不用管的,将全部交由市场管。小小的一份清单,将逼着政府管得越来越少,进一步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

  据悉,上海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将实施动态管理,未来还将加大文化产业的开放空间。(消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