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份村官报 书写基层新画卷

13.11.2013  16:41
内容摘要: 他们是一群简阳的大学生村官,都没有新闻行业的从业经历,但却办了一份以“村官办、村官写、写村官”为宗旨的内部刊物《简阳村官报》,被誉为中国首份村官报。

        中新四川网11月13日电 (吴平华)他们是一群简阳的大学生村官,都没有新闻行业的从业经历,但却办了一份以“村官办、村官写、写村官”为宗旨的内部刊物《简阳村官报》,被誉为中国首份村官报。年轻的大学生村官们在这小小报纸上如何书写自己最基层工作新画卷?

        办报书写最基层的故事

        2008年1月,当时在简阳市贾家镇做大学生村官的邓锦一手创办起了《简阳村官报》,面向简阳全市55个乡镇、830个村(社区)发行1500份,把大学生村干部凝聚得更加紧密,成为了大学生成长进步的“宝典”。

        2008年就开始在灵仙乡金鱼池村当村官的王艳是《简阳村官报》的第二批编辑之一,虽然已经离开了村官的岗位,对于村官报却还是有一份独特的感情。“我们就是在写我们自己的故事,也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

        由于村官的工作比较繁琐,大家都只能利用休息时间做报纸编辑工作,有时还会忙到深夜。“虽然娱乐的时间少了,但当看到完成后的稿子时,还是会感到很自豪。”在涌泉镇农田村当村官的李继香是经过了几次劝说才加入村官报采编行列的,短短两个月时间,她就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份文字工作。“原来总怕忙不过来,现在才感受到了其中的乐趣。

        “村官的经历是一个难忘的过程。”现任《简阳村官报》的总编辑李杨说,编辑每个月都会约稿,村官们投稿的热情也很高,能用村官报记录自己的生活是件很美好的事情。

        克服困难接力前行

        村官流动性大,是村官报开办至今面临的最大难题,也让村官报经历了两次停刊。

        2012年初,村官报里的大部分编辑都离开了村官岗位,只剩下了当时还是新手的李杨。无奈之下《简阳村官报》停刊8个月。怎么办?2012年9月份,在简阳市委组织部帮助下,当时已经怀孕6个月的李杨带着两个新编辑又开始了村官报的筹办工作,“我怀孕反应比较大,整天都没精神,就只能撑着教他们。”李杨就算是挺着大肚子,也照样和编辑在印刷厂里排版。

        出版了2012年11、12月和2013年1月三期村官报之后李杨要休产假了,编辑工作做不了,而另一名编辑也即将离岗。这次,只剩下王霞一人独撑了。在商议之后村官报再次停刊,等待着2013年新村官的招录。

        新村官在入职前都会有培训会,组织部工作人员和李杨就商量着利用这个机会向新村官们抛出橄榄枝。“还是会先了解他们大学的专业,私下里先和一些人沟通。”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这一届村官中选出了8位新编辑。李杨和王霞就带着8位新手重新出发,《简阳村官报》又与读者见面了。

        务实创新谋求新生

        《简阳村官报》2013年9月刊对彭晓艾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磨练中成长逆境中前进》是她刊登在《简阳村官报》的第一篇文章,当期第三版也是她作为编辑完成的第一个版面。在灵仙乡金鱼池村任村官的彭晓艾是今年的大学应届毕业生,“我写的就是自己作为一个‘90后’村官的感想,对于我自己来说很有意义。

        排版对于新编辑来说是最难的,印刷之前李杨和王霞就会带着全部的新编辑一起去简阳老城区的印刷公司,教他们如何排放稿子、组织版面。“大家都在很积极地学,老编辑的经验也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在石桥镇筒车村任村官的罗欢感激地说,在村官报,除了得到了锻炼更感受到了团结的力量。

        村官报的运作就是一个不断传承的过程。“原来是老编辑带我们,现在是我们带新人。”李杨说,现在的任务就是要让新编辑能赶快上手,独当一面。

        李杨告诉记者,村官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职能,就是要让所有百姓的心声有地方倾吐,所面临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解决。

        “我们正在做一些调整和创新,让我们的报纸看起来更有新鲜感。”李杨说新鲜血液的注入为报纸带来了更多的活力,时代在进步,报纸也要有改变。新团队的组建不仅缓解了人员的紧张,更让他们对村官报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