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镜头下的真情

01.07.2016  15:31
作者:刘廷勇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一个村庄,一部单反,一张银屏;一次交流,一张特写,一场电影”。打开“三下乡”的图集,我还能准确地说出拍摄地点、拍摄时间,甚至拍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这些所有的照片连在一起,就是我们的“三下乡”纪实。

  7月13日,我和我的小伙伴起程前往重庆酉阳。酉阳是一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经过12小时的火车、3小时的汽车,14日中午,我们来到了临时根据地——酉阳县李溪镇官坝村。

  我们到村里的时候正是村民生火做饭的时间,而我们却只看见了几处稀疏的炊烟。队员刘俊说道:“这些房子都没人住吗?”的确,这已经是农村的一个通病,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务工,把打工的积蓄用于在交通方便的地方修新房,然后又去打工赚钱,村里就剩下一些老人和孩子。

  15日上午,我们便正式开始了实践活动。按照计划,上午做农村保障制度计划的调研,下午为村子里的人拍全家福。但是,我们做了临时变动,决定不做调研,只拍全家福,给山里的人留下能记录他们幸福的东西。

  我们带着相机,挨家挨户地为他们拍照,有熟人带路,再加上是免费,村民的积极性特别高,大部分时间活动进行的很顺利。但有这么几次,我们至今难忘。

  默默陪你-白头依旧 (寻陌乡村义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廷勇提供

  镜头一:父爱如山

  官坝村最边上的一户人家,是一座摇摇欲坠的老瓦房,这种房子,我见得不多。从村子的那头到这头,这家少了热闹,显得特别冷清,如果没有听村里人讲,很多人会以为这是一所空房子,房子只有门框没有门扇,酉阳的冬天比较阴冷,我们难以想象,这样的“装潢”,冬天过得好吗?稀疏的瓦片能保证屋内不漏雨吗?

  房子里住着的是一对父子,父亲60多岁,头上虽只有稀疏白发,但显然看起来苍老多了;儿子30多岁,智力发育不正常,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家里的所有事务都由父亲一个人承担。

  当听说我们要给他们拍一张全家福,老父亲用质朴的方言说:“饭都吃不起满,拍哪样照哦,我们不拍。”老父亲直接拒绝了我们的服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里非常难受,突然觉得自己在食堂倒掉的米饭太珍贵……

  这样的拒绝,我无法接受,也不能接受。可能在这位父亲的意识里,拍照是需要钱的,而这笔钱对于饭都吃不好的家庭,会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是的,很抱歉,我们忘了说我们拍照不收钱。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告诉这位父亲我们拍照不要钱时,他又跟我们确认了好几遍,这个过程,我们一直揪着心。

  确认好后,老父亲的心里一定很开心。他跑进屋里,过了一会,牵着一个咬着自己手指头的中年人出来。看到这一幕,没有人说话,我感觉自己快要哭了,周围的小伙伴也和我差不多,匆匆拍完照,我们就走了,没有人敢回头…后来,我们把照片托人带给了他们。

  在整理照片的时候,队员李晓凤在总结中写道:“光阴荏苒,几十年,岁月增,智无变,白发头,心无便,家徒壁,相依命,门前坐,忆往年,望来年。” 父爱如山……

  四世同堂-流传 (寻陌乡村义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廷勇提供

  镜头二:四世同堂

  一张全家福不要求很好看,全家人在一起就是福。当然,整个社会实践中,我们遇到最大的难题——拍一张四世同堂,不是简单的拍,是把四代人通过我们的力量凑到一起,这也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7月19日,我们在前往山尖帽的图中,路过大溪沟,在巧遇的初中同学邀请下,我们又一次临时改变了计划,不是我们太“善变”,是同学说大溪沟也需要这样的好事,我们需要停留。但在大溪沟的拍摄进行得很艰难,整个下午,我们只拍了三张照片,因为我们遇到了“硬茬”。

  村子的中间住着一位老爷爷,我们向他介绍我们是大学生,会义务帮大家拍照,后期还会把照片寄回来,一分钱也不收。同样,老爷爷和之前的老父亲一样不信任我们,就推辞说自己老了,拍来不好看,不想耽误我们时间。

  为了让他同意拍照,我们选了迂回的方式,跟老爷爷聊天,让他信任我们。在聊天过程中,我们得知,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在家务农,二儿子一家刚从广东打工回来,一家人都在家。这不是拍全家福最好的时机吗?我们顺势再次请老爷爷拍一张全家福,不出意外,老人再一次拒绝了,他说:“算了,他们肯定不愿意来拍照,懒得麻烦。”

  我们知道,老爷爷心中是想要拍一张全家福的,我们决定:一定要帮爷爷把这张全家福拍下来。可是,我们想得简单了,从邻居口中得知,老爷爷的两个儿子,两家人一直都不和,平时见面都不打招呼。我们终于想明白,其实不是老爷爷不相信我们,是他心中的万般无奈。

  志愿者分两拨去老爷爷的两个儿子家中当“说客”,请他们过来和爷爷拍一张全家福,两家人欣然应允,本来以为这照片算是拍下来了,当两家人同时到了,却突然“反水”,只叫自己的孩子们去拍照,大人转身就走。

  眼看半天的努力就要泡汤,情急之下,我直接冲到路口将两家人堵了下来,说了什么我自己也记不清,但结果是:他们都同意拍照。按下快门,我们的心终于落地了,好像刚刚经历一场电影一样。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寻陌乡村义拍)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廷勇提供

  镜头三: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7月20日,我终于把我大学同学带到我的家乡——寨坝村,完成了我的一个小小的心愿,帮村里的一对老人拍一张照片。

  在老家寨坝村里有一对老夫妻,两个老人都已83岁高龄,恩爱不减,是村里出了名的恩爱夫妻。按照辈分,我叫他们爷爷奶奶。二老招呼我们,就好比对自己的小孩一样,从小生活在这里的我已经习惯了。

  在整个活动中,我们发现,大部分老人提起拍照都会“害羞”,我眼前的奶奶也不例外,她嘟囔着嘴说:“算了拍那样照哟,拍照就要拍你们这样年轻人,我们老了拍来不好看。”我们一直努力劝说,就是老了才要拍照留恋。爷爷在一旁说道:“上次拍照都是结婚照了,要不还是拍一张嘛,刚好有相机,还难得跑去李溪。”

  拗不过的奶奶没好意思拒绝,答应了。奶奶的左手有残疾,爷爷就一直牵着她的手,互相拍掉衣服上的灰尘,爷爷突然发现奶奶鼻子上有一点黑点,爷爷用手蘸取口水给奶奶擦。这一个场景感动了所有人,但我们只拍到了,爷爷收回手的一瞬间。

  我们尝试各种角度想要去拍出这种温情,最终选了一种满意的给他们看,爷爷对奶奶说“你看,还可以噻,来喝水,喝水。”爷爷用重庆口音说出这句话,我们每个人都听得好安逸,觉得自己做了一件特别有意义的事情,后来我们给这张图取名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后记:我的“三下乡”没有结束

  8月27日,我把所有洗好的照片送回镜头下的那些人,从重庆回到成都,我的暑期社会实践结束了。

  如果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的话,“寻”绝对是最为贴切的。寻,代表着渴求。于寻陌团队而言,寻是目的,陌是对象,我们想要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们的初衷便是还原真实的山区社会生态,传递力所能及的温暖,这就是我们为寻陌赋予的意义。

  很多人问我社会实践收获了什么,我得到了一群朋友,我也明白了应该时常和父母沟通,珍惜身边的每一个人,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刻时光。

  2015这个夏天,只是寻陌的第一步。寻陌,在行动,在路上。脚步永不停息,我们要用我们的镜头记录更多的感动。我们也渴望着下一个公益项目,将理想转变为现实,为新农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下一个暑假,寻陌就要由另一拨人组成,奔赴乡村。但我还是会继续我的社会实践,继续带着单反,走在乡村小路上,记录所有的真情和冷暖。

新闻来源:  http://sxx.youth.cn/2015/1123/2885709.shtml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微信 更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