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等一个春日盛放
我坐在矮小的板凳上剥葱,泥土糊了满手。汗水从额头上滴落下来,打湿了鬓发,可我也不敢去擦,手心里全是汗水。狭小的空间里,妈妈在既是饭桌也是案台的那张桌子上切藕,刀刮过藕片有清脆的丝丝声。那张桌子上面还有一张试卷,揉得皱巴巴的,鲜红的100分上带了点泥。我不敢抬头看妈妈,她一直沉默着。良久,妈妈叹息了一下说:“能读就读下去吧。”我松了一口气,却听到清脆的切藕声有些无力和迟疑。好疼呀,我觉得藕在哭泣。
老屋后茂密的树林里有蝉在喑哑地叫,那一年我11岁。
我是自小被爷爷奶奶带大的,父母的离异,并没有给我造成多大的阴影。睿智明理的爷爷,仁爱宽厚的奶奶,教我成长为一个看得见阳光的好孩子,好学、乖巧、文静。在我双眼还懵懂时,便听到老人语重心长地说,“你要好好读书呀,你谁都不能靠,你只有靠自个儿。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呀。”
只有读书才有出路呀。可是我不知道,能读书也是一种负担。奶奶去世后,我被母亲接回抚养。微薄的工资,长久又劳碌的工作,使得母亲佝偻。年迈的外公外婆,使母亲笑得心酸。我从骄傲地把成绩单给母亲看,变成了藏着掖着,含含糊糊地骗她说又没有考好。埋下头,不敢看她失落的眼神。
不是考不好,只是看不到未来。
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我的第一感觉却是害怕。身边的孩子们,有家境优越考上专科全家也喜气洋洋请吃饭的;也有在被窝里哭了一宿打电话给我说读不成书明天就要去南方打工的。我怕我会成为后者,因为我并不知道我的家庭是否能够负担得起我所谓的未来。
我将通知书递给妈妈,她问了一句“有贷款或者助学金么”,我说“有”,她扯了扯嘴角,笑了,然后说“好呀好呀真是好”。真是好,我就这样来到了大学。
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梦想还是要有,万一实现了呢?我就躲在被窝里想啊想啊,我的梦想是什么呢?我有好多好多小梦想,是不是小梦想连着小梦想,也能开出一树的繁花?
并不是足够聪慧的孩子,所以要努力;并不是能依靠谁的孩子,所以要自强;并不擅长于表达自己,但也会默默地练习,将被赠与的善意变成温和的眼睛眨呀眨。我不说话,但是我很感激你,能够馈赠与我成长。愿你被这世界温柔以待,因为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了,所以自己也想要变得温柔,来拥抱这个世界。
大学过得并不轻松,一直都是紧绷的状态。背着一个大大的书包,跑在银杏大道上,跑在去图书馆、跑在停水前去洗澡的路上。因为我拥有的很少,渴慕的很多,所以一直在悄悄地攒着劲儿。诗和远方很多,家和梦也很多,世界有五彩缤纷的叶子,翻滚着也要像洄游的鱼,五斗米不吃也罢,饿着肚子,也要拼了命地向前。
我最大的体会是,时间才是真正宝贵的东西。可以在寝室睡一觉,也可以对着日出读书。刚出来的太阳滚圆滚圆的,教室外面也已经有了在读英语的人,明明温度还没有升起来,却还是感觉得到手心里很温暖。因为拥有青春,所以可以去拼搏。抓住一切有限的机会锻炼自己,失落也好,不甘也好,觉得自己为什么跟别人不一样也好,啃着馒头跑去图书馆也好,班上评国家助学金明明自尊心很强还是要低下头去争取,这都是不得不的事情。正因为这些不得不,才汲取了养分,所以才能够成长。见过了最黑暗的凌晨五点,才会有渐渐升起的朝阳呀。嗯,心灵,是饱的。
在听学校国家奖学金答辩的时候,有一个脸圆圆的师姐说:“很高兴,我一直都是前进的状态。”心下一动。回首走过的大学光阴,我是否能够告诉自己,我,问心无愧,不辜负自己和妈妈,一直走在前进的道路上?
走过许多曲折的路,所幸还是一路朝着前方。
寝室的同学都说我太贪心,什么都想去争取,什么都想要去试一试。我回答她们说,我能上大学已是不易,机会成本太高,为何不利用一切有限的资源锻炼自己?
俗话说青云之志不坠。人的一世何其短暂,暂且不论际遇如何,一心勇往向前之人,多否?心怀感恩之人,多否?不知将来之日如何度过,恍惚对日黯然无目标之人,多否?这片海里的鱼太多了,可是并不是所有的鱼都生活在同一片海里呀。那么想要跳出这片海的我有何错!
世界既不是童话故事也不是励志故事,重要的是选择。我选择在我的大学里好好学习,是为了再也不想看见妈妈心酸的目光和含泪的微笑;我选择在我的大学里兼职,是为了拥有足够的能力自强;我选择进入学生会,是为了见识到更多优秀的人,并成为他们之中的一份子,汲取养分而成长。
我感激我接受过的一切馈赠,物质帮助也好,谆谆教诲也好,书本也好,摔过的跤也好。正因为有了这些一点一滴的积累,才有延绵不断的理想和能够盛放的千里芳华。即使经历过困苦和悲伤,也希望自己能够永怀善意,清澈明朗。
现在是三月末,走过的路还带着些许的凉意。在萧索的冬天银杏叶子会落掉,但是现在它也长出了新芽。困寂的风冷冽地拂过,但是种子也在其中,没多久春风就会扬起它的脸庞。西湖海棠开得正好,粉中带白也摇曳生姿。
春天都来了,未来也不远了吧。
那么我且,等待未来里一场春日的盛放。
加油呀。
新闻来源: http://zqb.cyol.com/html/2016-08/02/nw.D110000zgqnb_20160802_4-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