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部贫困地区探索就近城镇化

19.03.2014  09:54

(记者屠国玺)甘肃临夏市枹罕镇农民索志海今年成为了“城里人”,为此他们全家经过了仔细考虑。在所有因素当中,新房子就在自己居住的村子里,生活习惯不用怎么改变,是他们很看重的因素。

        当地政府利用来自各个部门的项目资金完成了新村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配套。最让索志海满意的是,新修的幼儿园离新居不到200米,孩子上学将会很方便。

        在最新出台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当中,引导中西部地区农民就近实现城镇化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但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东部相比,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推进城镇化仍面临一些难题,特别是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发展水平较低,使这些地区城镇化发展往往面临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

        例如,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可在甘肃临夏回族自治州,城镇化率的水平只有28.01%,几乎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临夏回族自治州副州长王建华表示,随着西部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使是在西部最贫困的区域,许多农民、尤其是富裕起来的农民也有着“迫切的城镇化需求”,西部贫困地区的城镇化建设也正在进入一个快速提升的阶段。

        而充分整合利用国家各种优惠政策,发挥资金杠杆撬动作用,成为推动西部贫困地区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以索志海所在的“民俗村”为例,当地统筹利用农村危旧房改造、乡村道路建设等上千万元的项目资金,完善基础设施,也吸引了许多农民自发进入城镇。

        西部一些贫困地区正计划将扶贫攻坚和城镇化建设同步展开,使一些居住分散的民众迅速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正在考虑将许多居住在悬崖峭壁周边、地质灾害区域、高山半高山等不适宜生活居住地区的贫困人口就近向城镇搬迁。结合这些居民想要改变人居环境的意愿,可以将城镇化建设和扶贫攻坚同步展开。

        当地通过测算,每户居民就近在城镇建设一院100平方米的房子,成本10万元,政府整合的各类资金可以接近一半,预期当地十分之一的贫困人口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就地城镇化,方便他们既照顾自己的农业田地,也可以在城镇打工逐渐向“市民”过渡。

        中国西部地区的一些基层官员指出,西部地区发展的相对落后,成为城镇化建设的一种“后发优势”,避免走传统城镇化的道路,减少建设过程中对于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破坏。西部贫困地区有望更好地根据当地环境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城镇化推进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