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聚焦:精准扶贫成为中国减贫新战略

25.07.2015  09:23

(记者 刘明洋 石莹)今年酷暑时节,四川凉山彝族老乡阿作吉落再也不用像过去一样,和牛羊同住一间破旧土房了,而是搬进了有独立厨房、卧室的彝家新寨。

  在四川,数万户贫困村民与阿作吉落一样,得益于因户施策的精准扶贫开发,住进了新房。2014年,四川省优先安排中央农村危房改造资金建设彝家新寨2.39万户,藏区新居2万户,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农村危房改造3.9万户。

  在中国西部的另一个省份--甘肃,来自陇南市礼县新合村的“90后”小伙康维起用了1年时间,就实现了苹果网店销售额870万元的不俗业绩。如今,他的网店带动当地一批贫困户通过电子商务致富。

  康维起创业的成功,同样得益于精准扶贫政策--甘肃省的电商支持计划。甘肃在今后3年内将实现省内贫困村宽带网络全覆盖,七成以上的贫困乡能用电商销售当地土特产。

  湖南、广西、贵州、云南等多个省份也因地制宜地推出了各自的精准扶贫具体政策,“精确打击”已成为中国消灭绝对贫困的新战略。

  今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时强调,在扶贫攻坚上进一步理清思路、强化责任,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效果更可持续的措施,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扶贫脱贫工作成绩斐然。从1978年到2014年,中国累计减贫逾7亿人。但截至目前,中国仍有7000余万贫困人口,约占农村居民的7.2%。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目前条件稍好的地方基本已脱贫,剩下的都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专家认为,减贫到一定规模后,其难度会边际递增,效应呈现边际递减,加之余下的地方往往底子薄、条件差、开发难,相同的投入很难再有之前的产出。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不仅如此,中国明确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实现全面脱贫。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调结构、转方式、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扶贫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

  分析人士认为,“减贫效应”递减现象和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客观现实,要求中国必须创新扶贫方式,从粗放“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以解决中国扶贫开发中长期存在的贫困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2014年,中国完成了规模浩大的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为推进精准扶贫奠定了基础。

  “以前没有建档立卡,扶贫政策大多像大水漫灌,一享受都享受,一不享受都没有。”刘永富认为,现在是让有限的扶贫资源更精准地指向真正需要的人,发挥出最大效益。

  与此同时,2014年,中国各级政府向贫困村派出了12.5万个工作队、驻村干部达43万人,他们成为精准扶贫的“传感器”和“带头人”。

  龙六球是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追高鲁村村民,这个村是典型的高寒山区贫困村,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1900元。

  在当地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龙六球流转承包了50亩菜地种辣椒,算下来每亩纯收入有两三千元,连在外打工的儿子也返家一起种菜。

  “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种植高山富硒蔬菜,真是走对了路子!”龙六球说。近两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通过精准扶贫脱贫的人数超过24万人。

  除了上述的居住扶贫、电商扶贫、驻村扶贫等手段,刘永富表示,今年开始推进的精准扶贫十大工程将是有力抓手。“比如整村推进工程,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来完善村组道路等基础设施、推进公共服务和发展特色经济。再比如扶贫小额信贷,给他们启动资金,就能给生计带来很大变化。还有旅游扶贫、光伏扶贫等,都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

  2015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扶贫资金补助地方部分460.9亿元,比上年增长8%,目前所有资金已拨付完毕。据了解,2015年,中央财政将重点支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扶贫攻坚。

  此外,中国不少省份还调整了对扶贫工作的政绩考核,推动精准扶贫措施落到实处:甘肃取消了对绝大多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市、区)的GDP考核,而完不成扶贫攻坚任务的县级领导干部,将面临一票否决;广西也对贫困县采取了取消或降低GDP考核的举措,把考核结果与贫困县领导干部年度考核挂钩……

  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各地陆续改革贫困县考核机制,扶贫开发成为基层干部政绩考核的“指挥棒”“硬指标”,加之中央与地方的扶贫决心和力度不减,只要坚持区域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扎实推进扶贫攻坚,中国就能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参与采写:张钦、周相吉、邹云、林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