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透过谷歌眼镜,你能“看见”什么?

17.04.2014  01:31

新华网北京4月16日新媒体专电(“中国网事”记者袁慧晶)穿戴式设备谷歌眼镜(Glass)于美国东部时间上午9时15分向美国公众开放购买资格,引发全球网友围观。

这一酷似科幻电影道具的产品,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遐思:有人希望通过它看到声源的位置和轨迹;有人希望嵌入Google Maps从此告别“路痴”;还有人希望可以直接看到哪个楼哪层有停车位……网友说:“Glass像一盏阿拉丁神灯,带给人们新奇的服务和体验。

那么,透过Glass,我们到底能“看见”什么呢?半英寸的小屏幕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记者通过Google官网和一些用户体验报告找到了答案。

官方介绍,Glass具有和智能手机一样的功能,可以通过声音控制拍照、视频通话和辨明方向,以及上网冲浪、处理文字信息和电子邮件等。而其酷炫之处在于,它了解你周围世界的背景,你只要说一个词,就可以与其进行简单而有效的互动。

不少用户认为,Glass最实用之处在于“解放双手”。一位体验用户表示,堵车期间的短信和邮件几乎都不能得到很好的处理,而Glass在这点上确实比大部分手机上的语音助手要方便和直观,让他在开车的时候“彻底从手机上解放出来”。

而在今年全国两会上,Glass作为“采访神器”亮相,有媒体记者使用该设备进行拍照、录音;有评论认为“其改变了传统媒体‘长枪短炮’的历史,媒体传播即将进入小、轻、快的时代。

Glass的导航功能也较受“路痴们”青睐。其附带的Google Maps功能,让他们感到安心;他们不再需要等待语音的提示,就能直接看到下一个路口离自己大约还有多远,到底是应该左转还是右转。

还有人将Glass当成新的“炫耀神器”。1500美金(约合9200元人民币)的不菲价格,加上当你把视频照片上传到社交网站时,出处会标明from Glass,更易吸引别人关注。

但这款看起来很酷的装备也同样遭受了不少质疑,隐私保护首当其冲。美国市场调研机构Toluna的调查显示,72%的美国人将对隐私的关注作为拒绝佩戴谷歌眼镜的理由。

另外,驾驶员佩戴Glass开车是否会分心,从而影响驾驶安全也成为国外媒体的关注点。

还有网友担心产品的安全性问题:每天眨眨眼睛拍照录像,近距离的辐射,对眼睛会不会有影响?

而对更多的中国数码爱好者来说,近万元人民币的售价让人感叹“买不起”,关于“在国内会不会连不上网”的担忧也甚多。南昌肖先生就认为,只有配套优质的网络资源才能体现这款产品的价值;而在国内,随便离开城市一段距离,信号就不行了,到山区基本没有信号,Glass的一些功能将大打折扣。

在淘宝网上,一些数码店家已上架国内现货包邮的谷歌眼镜。从买家评论上看,“英文版指令输入”“耗电量大”“不‘翻墙’就连不上网”“导航功能在国内无法使用”成为吐槽焦点。神通广大的Glass在中国,几乎沦为了一个“用嘴巴拍照”的数码相机和扮酷神器。

有专业机构认为,以谷歌眼镜为代表的穿戴式设备,绝不是简单炒个概念就结束的热点,而是有望真正丰富、改变人们生活生产习惯的科技产物,在未来将呈现出丰富的使用领域,特别是在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但对于大众市场来说,其目前的技术成熟度还不够。正如4月15日《华尔街日报》指出的那样:“谷歌眼镜若想和雷朋、奧克利等眼鏡品牌那样搬上商店的货架,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