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中国经济转型为中日互利合作打开广阔空间

24.06.2014  23:56

新华网北京6月24日电(记者侯丽军 张媛)尽管受政治关系恶化影响,中日经贸合作一度出现下滑趋势,但中国日本问题专家认为,中日都在推进重大改革,无论在产业结构升级、还是节能环保和应对老龄化社会等方面,两国都有广阔合作空间。

日本经团联代表团5月底访华时也表示,作为日本最大经济团体,经团联将一如既往为日中关系恢复正常发展贡献力量。

中日双方应精心维护经贸合作成果

海关统计显示,2013年中日贸易额为3125.5亿美元,同比下降5.1%。商务部6月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日本对华实际投资同比下降42.2%。

谈及两国贸易下滑的原因,商务部研究院亚非所研究员宋志勇表示,上述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一方面是受到中日政治关系恶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国内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一些日本劳动密集型企业受到影响,开始向东南亚和南亚地区转移。

他指出,中日经贸关系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水平,是双方多年共同努力的结果,来之不易,双方应共同精心维护。

他认为,虽然2013年中日在投资和贸易领域出现了“双降”现象,但中日民间商界依然保持着良好关系。如果未来中国经济仍保持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产业领域加大开放、营商环境持续改善,日本企业还会增加对华投资。

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刘江永说,日本对华实际投资下降的数额是一个增量的减少,并不是存量的减少。日本企业不太可能从中国连根拔走。中国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素质是有竞争力的,对日本企业仍有吸引力。

中日经贸合作提升有助提振世界经济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教授袁纲明表示,中日经贸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经贸关系之一,两国经济互补性非常强。

这种互补模式的潜力仍有很大空间。”他说,日本消费者青睐中国出口的物美价廉的商品,如服装等。而日本家电、汽车、精密仪器等企业也将中国作为主要的海外销售市场。

宋志勇表示,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目前,两国均处于各自的经济结构调整期,双方今后可在绿色经济、老年产业、中小企业、现代农业、技术贸易等领域大力开展合作,进一步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转型升级。

他指出,目前日本对华投资以设备投资为主,在技术转让方面则比较保守。因此,日本对华出口的潜力还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日本企业和日本对华投资可以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原中国驻大阪总领事王泰平表示,中日在金融合作、环保节能方面有广阔合作空间。如果中日韩自贸区谈判能不受影响地继续推进,将对双方、乃至亚洲和世界经济产生积极影响。

我注意到,日本经济界人士迫切希望两国经贸关系保持稳定与发展。这跟中方是一致的。自去年下半年以来,中日经贸界来往开始活跃起来,这种良好势头应该继续下去。”他说。

宋志勇表示,作为世界第二大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日不断提升经贸合作水平,不仅能够惠及双方企业和人民,也能在世界经济缓慢复苏之际,为亚洲和世界经济带来更大的希望和信心。

中国新一轮改革将为中日经贸合作创造新机遇

分析认为,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式的深度调整与转型升级,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基调;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正在成为宏观经济的新常态。

日本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濑口清之日前在东京表示,尽管中国近两年GDP增速放缓,但产业结构调整拉动了就业和消费,未来一段时间经济仍会保持高速增长。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17日表示,当前中日贸易确实出现了一些恢复的态势,两国合作的经济环境较前期改善。

原中国驻日本大使徐敦信表示,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36年间,双边贸易额由最初的50亿美元发展到当前的超过3000亿美元的规模。现在中国开始全面深化改革,日本企业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宋志勇说,作为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标志,新设立的上海自贸区正在试水体制机制的创新,将为外商在对华投资提供更多便利。

他指出,未来中国将进一步开放服务贸易领域,而日本在这一领域具有很强竞争力,日本企业应将服务业作为今后拓展中国市场的重要着力点。例如,日本在零售业和流通业多年形成的成熟运行模式可以为中国服务业企业提供经验和借鉴。

袁纲明也表示,日本企业应抓住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机遇,进一步开拓中国市场。日方不应仅把中国作为生产和组装基地,而应更加重视中国作为消费基地和研发基地的作用,加快向中国转移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中国市场变化很快,特别是欧美和韩国企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如果日本企业不积极拓展中国市场,它们所占领的市场份额就可能缩小甚至被边缘化。”宋志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