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驳中国经济崩溃论:还有四万亿美元外储
15.07.2014 15:37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但是,为什么这一两年来大家对中国经济不太看好?主要是从2010年开始,中国经济增长不断地减速,到现在为止已经超过四年。最近一个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在7.4%,经济这么长时间的减速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出现。
国外很多学者,包括国内也有不少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增长减速是因为中国结构性、体制性、机制性的内因造成的,而这种内因如果不改革的话,会出现很多问题,增长不可持续;要改革的话就要付出很大代价,很可能包括很大的失业、经济衰退甚至金融危机。
因此,国外有不少人说中国经济崩溃即将来临。我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和转型中国家,肯定有不少体制、机制、结构问题,要没有这些体制、机制、结构问题,中国就不是发展中国家。
过去四年的经济下滑,到底是不是真的就可以认为中国即将崩溃?这个问题要想清楚原因是什么,对症才能下药,如果不对症下药很可能造成的问题会更严重。
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都跑慢了
唯一能解释我国经济增长下滑,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这些高收入、高表现的经济体在同个时间内都下滑,而且下滑得比我们厉害,只有国际外部性、周期性的原因。
首先要承认,我们有体制、机制问题,作为发展中国家这点绝对不能回避。但是对2010年第一季度以来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我认为是国际外部性、周期性的原因造成的,不是我们体制、机制的内因造成的。这一点并不难来证明,只要放眼世界就知道了。
中国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是10.4%,2011年是9.3%,2012年是7.8%,2013年是7.7%,基本上是这样表现的。但是其他“金砖”四国,印度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是9.1%,2011年是7%,2012年是5.3%,2013年是4.9%,同样时间点也在下滑,而且下滑幅度比我国还要大。再看巴西,2010年经济增长速度是7.5%,2011年是2.7%,2012年进一步下滑只剩下0.9%,接近崩盘,2013年只有2.2%。
同样的情形,总不能说中国的体制、机制问题把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往下拉,而且把印度、巴西也拉着陪葬,导致他们比我们下滑得更厉害,这样说不通。
不仅像这些新兴经济体,像东亚如韩国、新加坡,我国的台湾地区都是高收入经济体,表现也和我们一样,从2010年开始下滑,而且下滑也都更厉害。
为什么在同一个时间里面,这些经济体的经济都在下滑,唯一能解析的是有共同的外部因素。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经济体经济增长由“三驾马车”拉动:出口、投资、消费。
第一架马车—出口,发达国家到现在还没有从2008年金融危机复苏过来,出口必然放缓,这架马车就跑慢了。改革开放到2008年以前,我们年均出口增长达到17%,今年我们制定的出口目标只有7.5%,一下子少了将近10个百分点,第一架马车就跑慢了。
第二架马车是投资,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各国都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来支持他们反周期的投资项目。经过三年、四年、五年,大部分项目完成了,如果没有新的项目继续投入的话,那投资增长速度一定是下滑的,所以第二架马车又跑慢了。
第三架马车是消费,中国的消费增长还是比较强劲的,所以中国还能维持7.5%的增长。其他经济体消费也下滑非常快,失业增加,消费也跟着下滑。
所以,唯一能解释我国经济增长下滑,这些新兴市场经济体,以及这些高收入、高表现的经济体在同个时间内都下滑,而且下滑得比我们厉害,只有国际外部性、周期性的原因。
经济增长还必须走投资拉动
如果没有投资,以消费增长来拉动经济的话,开始的时候用自己的储蓄,储蓄用完开始借债,借债借了一段时间后总要还债,等到还债的时候就是危机来临的时候。
面对这种状况,展望未来,发达国家的复苏是漫漫长夜,出口的增长大概很难像2008年以前那样高速增长。这种状况之下中国经济要增长,必须转向内需。
内需有两块,一个是投资,一个是消费。前面有一段时间,很多人说中国由投资拉动经济增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我们经济增长速度就下滑了,现在应该改成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对此我个人不敢苟同。
我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还必须走投资拉动的模式,并不是说消费不重要,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目标,是经济增长的重要领域。但消费增长的前提是什么,就是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是什么,是劳动生产率水平不断提高。
而劳动生产率水平要不断提高,需要技术不断创新、产业不断升级以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降低交易费用。这些要靠投资,如果没有投资,以消费增长来拉动经济的话,开始的时候用自己的储蓄,储蓄用完开始借债,借债借了一段时间后总要还债,等到还债的时候就是危机来临的时候。所以,中国绝对不要把自己过去35年维持经济高速增长的法宝给丢掉。
不能因为外国人喊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就人云亦云。过去国际学术界认为我国贸易顺差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时,曾经指责我国的投资过多是国际收支不平衡的原因,认为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但是,现在美国货币数量宽松政策要退出,国际资金的大进大出,给印度也带来很大的困难。
美国的货币宽松政策退出以后,造成印度资金大量流失,给印度造成很严重影响。印度中央银行行长拉詹跟美国讲,美元是储备货币,美国货币政策会影响到其他发展中国家,美联储考虑美国货币政策时要考虑到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美联储最近发表一篇文章,认为量化宽松政策的退出的确对印度造成很大影响,但是对中国没有多大的影响,这篇文章叫《基本脆弱性》,有六个指标,根据这些指标认为中国经济是强健的,印度最脆弱,结论是印度的问题是自己造成的,和美国的宽松货币政策退出无关。
这次用来说明中国经济可以抵御外部冲击的那些指标,如储蓄率高、投资多、外贸盈余大和外汇积累多等,过去都是受批评的,则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原因。所以作为学者必须有独立的判断,不能人家说什么,我们就跟着唱。
投资要注重效益和质量
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国内这几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非常多,但道路那么堵塞,地铁那么拥挤,下雨很多积水……这些设施需要改善,不就是很好的投资吗?
不管是对一个发展中国家而言,还是对发达国家来说,如果靠投资的话,必须是能够提高效益和质量的投资。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有没有提高效益和质量的投资机会?这个很重要。如果没有这个机会,要像传统的凯恩斯主义讲的那样挖个洞、填个洞,就没有生产效率的提高。
发展中国家有没有效率高、效益好、质量高的投资机会?我觉得不少。因为我们现在只是人均68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产业可以升级的地方非常多。即使今天包括钢铁、水泥等很多产业都是过剩的,但是还有很多地方可以产业升级。
跟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国内这几年的基础设施投资非常多,但中国基础设施有没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道路那么堵塞,地铁那么拥挤,下雨很多积水……这些设施需要改善,不就是很好的投资吗?此外,还有环境改善等投资。
我想中国这个发展阶段跟发达国家比有很大的差别,发达国家发生危机以后,要找到经济回报率高和社会回报率高的产业是很难的。它们的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环境相对较好,但并不是完全没有。这点我们和发达国家是不同的,好的、质量高的投资机会很多。
而且,中国政府的财政状况相对于其他国家好一些,民间的储蓄率高,又有接近四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用来投资,这是中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地方。只要把这些条件用好,中国应该可以维持7.5%左右的中高速增长。
本文根据林毅夫教授在北京大学曹凤岐金融发展基金主办的经济与金融高级论坛(92期)演讲录音整理,有删节。
林毅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教授)
本文来源: 中小企业局
15.07.2014 15:37
故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