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向好趋势继续巩固
最新数据稳中有好
国庆节期间,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最新一期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非制造业PMI)。数据显示,9月份中国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呈现为“一平一升”。其中,制造业PMI为50.4%,与上月持平,继续高于临界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7%,比上月小幅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7个月保持在53.0%以上的景气区间。总体上看,这两项关键数据的表现可以用“稳中有好”来形容。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当前中国制造业运行主要呈现四个特点:一是生产保持平稳增长。生产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在生产回暖的带动下,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升至近5个月来的高点。二是市场需求小幅波动,但仍延续扩张态势。新订单指数连续多月处于扩张区间,为近5个月来的次高点。三是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PMI分别高于制造业总体2.0和1.5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行业PMI均在52.0%以上。同时,本月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新订单指数也均在53.0%以上。四是进出口双双回升,重回扩张区间。新出口订单指数重新升至临界点以上,进口指数为今年以来的高点。
非制造业方面,邮政快递、零售、住宿、电信、互联网软件、银行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处于55.0%以上的较高景气区间,业务总量呈现较快增长。不过,交通运输、餐饮、证券、社会服务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临界点以下,业务总量有所回落。
挑战同样不能忽视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困难与挑战同样不能忽视。赵庆河表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依然较多,去产能任务较重,制造业稳定增长的基础尚不牢固。赵庆河进一步分析指出,一方面,反映原材料价格和运输成本上涨的企业比重连续两个月增加,企业降成本压力依然较大;另一方面,制造业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尤为突出,去产能压力仍然较大。此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新订单指数的回落,也可能在未来对制造业整体生产造成一定影响。
在国务院参事汤敏看来,与几个月前相比,目前整个经济在缓慢向好,总体比较平稳。未来几个月,不管是制造业、非制造业还是中小企业都可能略有增长。不过也要看到,整个世界经济的情况并不是很好,而且中国经济也确实在调整过程中,增长的恢复还不是很稳定,所以下一步还要继续努力。
对于中国经济当前的形势,多位专家表示,由于中国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之中,因此全球经济低迷必然会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冲击。就国内而言,中国的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解决深层次矛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这本质上是“成长中的烦恼”。总体上看,中国经济“内需有空间,发展有韧性,创新有手段,改革有定力”,其筑底企稳积极向上的势头不会改变。
“看好中国”声音增强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中国经济接连释放的积极信号与中国政府陆续推出的各项扎实改革措施,也让“看好中国”的声音在海内外日渐增强。
本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都对中国经济表现给予积极评价。IMF认为,中国政府最近的改革促进了更平衡的增长,同时让市场力量发挥了更大作用,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抵御风险能力也因此获得提高。
《世界经济展望》进一步指出,随着中国加强社会安全网,推进服务业开放,中国经济转型有望继续稳步前行。该报告预计,随着中国人均收入持续增长,中国与发达国家收入水平差距在未来5年有望缩小7个百分点。“在国际经济体系中,中国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中国的自身发展对全世界经济都将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贸易、大宗商品价格以及与世界日益紧密的金融纽带等方面。”IMF首席经济学家奥布斯特费尔德说。
与此同时,世界银行行长金墉更加关注中国经济持续向好对减少全球贫困的意义。他表示,中国在过去20年到30年中已经帮助7亿人口脱离极端贫困,同时中国还通过出资等方式帮助多国减贫。金墉说,如果没有中国的参与,世界银行在2030年消除极端贫困的目标难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