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竞争力居全球新兴经济体之首
报告显示,同去年一样,瑞士、新加坡、美国继续名列全球竞争力排行榜前3位,其中瑞士已连续8年被评为最具竞争力经济体。荷兰在过去两年中攀升了4个位次,瑞典和英国都上升了3位,但英国的得分是基于脱欧之前的数据。日本、中国香港和芬兰的排名则有所下降。
虽然欧洲经济体仍然在前十名中占据统治地位,但该地区根深蒂固的南北差距却未见弥合。欧元区第二大经济体法国的排名上升1位后,仅位居第21位。西班牙排名上升1位后排在第32位,意大利则下降1位,排在第44位,希腊更是跌落5个位次至第86位。报告指出,对于欧洲所有经济体而言,能否维持并提高繁荣水平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利用创新和人才的力量。
报告称,世界各大新兴经济体在竞争力方面的表现出现了一些趋同迹象。中国排在第28位,虽然与去年持平,但仍是排名最高的金砖国家。印度攀升16位至第39位,俄罗斯和南非均上升2位,分别排在第43位和第47位。巴西排在第81位,是唯一一个排名下降的金砖国家。
东亚与太平洋地区的竞争力正面临诸多挑战。东盟5个最大经济体的排名均有所下降,包括马来西亚(第25位,下降7位)、泰国(第34位,下降2位)、印度尼西亚(第41位,下降4位)、菲律宾(第57位,下降10位)和越南(第60位,下降4位)。自2007年起,日本、韩国(第20位)和中国台湾(第11位)的创新优势一直在减弱。
报告认为,该地区新兴经济体都已步入中等收入阶段,必须改善在数字基础设施、市场效率和商业成熟度方面的表现,因为这些都是决定竞争力的复杂因素。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升创新力、提高生产率并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该地区的发达经济体则需要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系统。
报告的一个重要论点是,过去十年,从全球角度来看,各经济体开放程度的下降正在威胁全球增长与创新。各经济体对国际商品和服务贸易的开放程度与其经济增长和创新潜力直接相关。报告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开放程度的下行趋势影响到各种收入水平的经济体,这主要是由于非关税壁垒增加。此外,通关手续烦琐带来的负担、各类针对外国直接投资规则产生的影响,以及外资持股日益盛行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世界经济论坛创始人兼执行主席克劳斯·施瓦布说:“全球经济开放程度的下降正在危及竞争力,使领导者更加难以推动可持续、包容性增长。”
报告还谈到发达经济体量化宽松和其他货币政策为何不足以重启长期增长的原因。报告认为,与那些在全球竞争力指数中得分较高的经济体相比,得分相对较低的经济体采取的干预措施未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表明强大的竞争力是货币刺激措施产生效果的重要条件。
自1979年以来,世界经济论坛每年发布一份全球竞争力报告,竞争力排名基于2004年引入的“全球竞争力指数”,该指数目前由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社会制度、创新能力、市场规模、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商品市场效率、技术水平、医疗卫生和教育水平等12个类别指标组成。其评估数据来源于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世界经济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