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 | 申恒涛:用心做事才会变得简单

09.12.2016  23:33

   编者按: 2016年12月9日,《中国科学报》第2版以《申恒涛:用心做事才会变得简单》为题,报道了我校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申恒涛教授的奋斗历程。报道全文如下:

  ■通讯员 杨丽可 本报记者 张思玮

  3年兼职读完博士学位、34岁成为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授、37岁入选国家“千人计划”……电子科技大学教授申恒涛用着近乎完美的履历说明一个道理:“凡事只要用心,就很简单。”就在前不久,他本人又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资助。

从未觉得科研很难

  18岁那年,申恒涛拿到了新加坡教育部的奖学金,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始学习计算机。之后,又跟随新加坡国立大学的杰出教授Ooi Beng Chin攻读博士。完成博士学业后,在2004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向他伸出了橄榄枝,申恒涛欣然去了澳洲。

  似乎这一切经历,连申恒涛自己都觉得有些顺风顺水。但他也遇到过小波折。

  2011年,34岁的申恒涛已经连续破格完成了讲师、高级讲师、副教授的“三级跳”,向“教授”职称发起冲击。“我心里很没底,当时才破格评为副教授一年多。”他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为昆士兰大学一百多年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申恒涛进入面试现场,有点喘不过气。所有的校长、副校长,每个学院的院长和校级研究所的所长都正襟危坐,把他仔细地“”一遍。申恒涛自我感觉,回答这些“大牛”问题时,并不是很理想,有一些问题没有听得很清楚。

  按照昆士兰大学的惯例,校长会在面试后亲自打电话给通过考核的老师。申恒涛等了一晚都没有接到电话。“我从来没有觉得科研压力大,特别是写论文。但是这一次,真的觉得有点难,非自己能够控制。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很有戏剧性,当申恒涛回到办公室时,同事们说“你的手机和电话一直在响”。回拨电话时,校长稳健从容的声音传来“Congratulations!”原来,真的通过了,申恒涛成为该校历史上最年轻的教授之一。

大媒体计算领域的弄潮儿

  谈到什么是大媒体计算?申恒涛简洁地回答,“就是大数据时代的多媒体科学”。大数据时代,数据的产生、传播、存储都发生了前人难以想象的变化。这其中,多媒体被认为是最大的大数据。仅仅网上的图片和视频就已经达到了几千亿和几百亿的数量级了,更不用说个人、企业和政府部门历史积累和快速增长的多媒体内容了。

  现今技术的发展也为创建新的信息提供环境,配备多传感器、高清屏幕、多核处理器、大存储空间和无线网络访问的智能移动终端。在我们的4G时代和可预见的将来,多媒体已经成为信息消费的主要动力。

  大媒体在社会生活、公共安全和经济层面上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新常态”,给我们展现出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科研机遇。申恒涛和他的团队所进行的,就是通过对数据库、数据挖掘、多媒体检索、内容分析、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等领域的前沿研究,来实现对大媒体数据的快速获取、管理、索引、搜索、识别、认知、可视化等,从而获取大媒体数据的巨大价值。

  幸运的是,申恒涛大学时代的论文就是关于网络图片搜索。“1999年,谷歌才刚刚成立不久呢,我在当年就进入这个领域来研究了。”申恒涛博士期间一直在当时非常前沿的图像搜索检索和数据管理。十余年积累下来,当大媒体开始炙手可热,他已经有了丰厚的成果和转化的优势。

  “我只瞄准最顶尖的学术会议和期刊。”正是因为申恒涛对自己的高标准要求,他的成就亮点闪烁。

  此外,良好的心态也是申恒涛成功的秘诀。“不仅是科研,人生大事也是如此,心态好,总会走到柳暗花明的时候。

建设有世界级影响的顶尖团队

  谈到回到电子科大,申恒涛用“如沐春风”来形容。2013年,他到电子科大考察,希望在这所以电子信息科学技术为特色的国内一流大学中建立大型的团队,拥抱大数据时代国内学术产业界的风云际会,回报祖国。2014年,大媒体计算中心成立,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在智能信息处理方向的学科建设、团队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技术应用。

  申恒涛在团队建设问题上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一定要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团队,形成干事业的氛围,有聚合的力量。“最好有海外背景,对研究有兴趣,乐于团结合作,目标远大,人品要好。只有这样,才会有最高水平的成果和顶尖的团队。

  平台的搭建,人才的聚集,让大媒体计算中心在短期内就催生出一大批成果。这支年轻的团队已经在中国计算机学会A类/中科院JCR二区以上的顶级会议和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在多媒体、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数据挖掘等研究方向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

  “快乐管理法是很重要的”,申恒涛在团队建设中实行人性化管理,营造开心做研究的氛围,“这样更有效率,更有凝聚力,更能尽情发挥”。在这样的氛围里,“sooner or later,目标总会实现的”。

  “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让这个团队在中国顶尖,在世界闻名。”申恒涛信心满满地说。

  《中国科学报》 (2016-12-09 第2版 人物)


报道链接: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6/12/318673.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