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家发现肥胖症致病基因

18.02.2014  12:20

  近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巍课题组发现,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长臂D6S1009位点旁侧的SLC35D3基因是人类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致病基因。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美国《科学公共图书馆·遗传学》。

  学界认为,肥胖症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两种因素有关,其中,遗传因素的贡献约占2/3。不过,研究人员虽已发现了一些单基因肥胖症的致病基因,如瘦素基因(LEP)等,还通过全基因组关联或连锁分析发现了150多个与肥胖症相关的基因位点,但尚未探明绝大多数的遗传病理机制。

  此前有研究表明,位于人类6号染色体长臂的D6S1009位点与体重指数BMI紧密相关。李巍课题组通过对有位于该位点旁侧的SLC35D3基因缺陷的小鼠进行观察,发现该小鼠从2月鼠龄(与人成年期相当)开始表现出进行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特征。进一步研究发现,该基因所编码蛋白的缺陷,可导致基底神经节纹状体中的多巴胺I型受体的膜运输受阻,使其信号通路受损,导致运动量减少和能量消耗少,从而引发肥胖症的发生。

  令人惊奇的是,这种肥胖小鼠经该受体兴奋剂处理后,其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症状可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此外,通过与青岛大学医学院等临床单位的合作,上述课题组在2例患有代谢综合征的中国成年人中鉴定出SLC35D3基因的突变,并且发现在肥胖症人群中,该基因突变频率超过千分之五。这些研究结果表明,SLC35D3基因是人类肥胖症和代谢综合征的致病基因。

  业内专家认为,该研究提示了遗传因素在“懒得运动”这一不良行为中的作用,暗示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纠正这种行为异常。同时,这一发现今后也可用于对肥胖症人群进行关于该基因突变的筛查。(记者邱锐)(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