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研究论坛在蓉举办

31.03.2016  16:06

        中新四川网3月31日电 (贺劭清)“反腐合作有利于中美成为更加可靠的经济伙伴,构建更加健康、稳定的双边关系。”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李文参加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研究论坛时指出,中美加强反腐合作符合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利益、愿望,中美反腐国际合作的健康发展将成为构建国际反腐新秩序的重要典范。

        当日,第九届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研究论坛在成都举办。本次论坛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和四川社会科学院主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北政法大学等数十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一百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和纪检监察干部参加了论坛。

        “腐败国际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地球村里的任何成员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他国腐败的影响。”李文介绍,中国是美国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的经济复苏离不开中国的市场和产品,中国反腐会创造更加公开透明、可预见、低交易成本的市场环境,提升美国在中国的投资效益。

        据了解,自2013年中国公安部成立“猎狐”行动机构、中纪委启动“天网”工程以来,大量外逃的贪官被抓捕归案。截至2015年11月底,“天网”行动共从68个国家和地区追回863人,首次实现追回人数超过新增外逃人数。

        在李文看来,虽然中美反腐成就斐然,但由于中美在意识形态、政治制度、司法体系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两国反腐合作还存在许多困难与障碍,其中最大障碍在于尚未签署引渡条约。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法研究所所长助理柳华文以美洲人权法院引渡第一案“黄海勇诉秘鲁案”为例指出,随着中国法治的进步,中国应该更好的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努力让国际社会包括相关国家的行政和司法部门了解信任中国的法治与人权保障水平,为境外追逃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据了解,中国社会科学院廉政研究论坛自2006年起已成功举办八届,是中国廉政研究领域开展反腐败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最具有影响力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今年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方举办,对各省市地方加强廉政研究学术交流,推动廉政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反腐实践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