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中的六种关系

09.06.2015  19:4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系列指示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吹响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集结号”。

智库建设必须认真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第一,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理论体系为指导,同时借鉴国际著名智库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不能照搬西方智库建设的理论,片面强调智库的“独立性”、片面强调智库影响政府决策的功能、片面强调智库的所谓“旋转门”机制都是错误的认识。当然,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绝不能忽视西方著名智库建设的经验教训。比如:强大的概念生产能力,“软实力”、“巧实力”、“大国博弈论”、“文明冲突论”等都是美国智库战略家提出的;高度专业化的分工,既有注重基础研究的布鲁金斯学会,也有擅长政策推广的“传统基金会”,还有一心一意做数据调查的“皮尤智库”……

第二,既要打造“航母”型智库,也要发展“快艇”、“舰队”型智库。我国国家及省级的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都是综合型的智库,但是我们认为除了少数单位有条件发展成国际知名的“航母”型智库外,大部分综合型智库要往小而精的“快艇型”专业化智库发展,或者由一系列小而精的专业化智库组成舰队型智库。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方、各级、各行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差异极大,小而精的智库可以找准自己的细分市场,深入耕耘,成为政府“离得近”、“信得过”、“用得上”的智库。

第三,“学为政本”,政策研究不能脱离学理基础。智库应该是沟通学术界和政府之间的“桥梁”,智库的作用是消化学术界的理论成果,把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政策分析、政策建议,用政府部门的工作话语阐述相对抽象的理论话语。但是,我们也要防止智库脱离理论研究,忽视长期的学术积累,掉进“经验主义”的泥潭,总是处于“快速响应”的状态。

第四,智库既要重视政策研制的工作,也不能忽视政策解读和政策推广的责任。智库具有“资政启民”的双重职能,由于“资政”工作直接服务政府部门,成果易于衡量,也容易得到领导部门的垂青,智库往往会把工作重心放在政策研制方面。但是,马克思有一句名言,“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就告诉我们用党的政策武装群众是何等重要。因此,政策教育和政策服务也是智库施展手脚的广阔天地。

第五,智库既要出智力产品,也要出人才。治国理政必须善于集中各方面的智慧,凝聚最广泛的力量。人才是智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智库不仅要出思想、出成果,更要出人才。这不但是指研究生培养,更主要是指通过长期的智库工作的锻炼,能够涌现出一批智库型人才,这些人既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具有熟稔的处理国际国内事务素养,也具有优秀的政策思维能力,文武兼备,成为治国理政的生力军和预备队。

第六,江苏智库建设既要立足省情,也要面向全国。江苏省不仅是经济大省,也是文化大省,同时也是智库大省。但是要成为智库强省,正如王燕文同志指出的那样,只有彰显江苏特色,才有影响力,既打好“地方牌”,又打好“国家牌”;既讲“普通话”,又讲“地方话”。江苏智库不仅要为江苏服务,也要把江苏的观点、江苏的意见、江苏的见识、江苏的数据在国家级平台上充分表达,充分阐述,充分展示,服务于国家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