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渐渐消失的“绿皮火车”

31.05.2014  19:38

中新社柳州5月31日电 题:中国渐渐消失的“绿皮火车

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 朱柳融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我想从这趟绿皮火车上找回远去的童年,可它明天就停运了。”31日,走下广西柳州至金城江的9523次列车,石展语有些伤感。

今年20岁,在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上学的石展语,外婆家在广西柳城县乡下,以前从柳州没有直达外婆家的大巴,石展语从小就和母亲一起乘坐“绿皮火车”从柳州到金城江,再转乘大巴赶往外婆家。在柳州至金城江的绿皮火车上,留下了很多石展语的童年记忆。

从6月1日起,随着柳州至金城江两对绿皮车的停运、升级,南宁铁路局担当乘务的53对旅客列车将全部实现“空调列车”。届时,广西这个与东盟相邻的中国省份,将全面告别“绿皮火车”时代,走进高铁时代。

绿皮火车”指的是老式无空调火车,因车厢涂装都是绿色,所以被称为“绿皮火车。”,因票价便宜,一直受人青睐。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民众对乘车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经济、便宜”,开始追求舒适、快捷、便利的乘车环境。自20世纪90年起,中国铁路部门就开始对“绿皮车”进行改造和淘汰,每一次中国铁路大提速,都会有一批“绿皮车”消失。

从中国西北的兰州市开往深圳市的火车,2011年10月即淘汰了“绿皮车”;中国中部重镇武汉也在2012年1月告别了最后一趟“绿皮车;横跨粤桂黔渝的湛江至重庆“绿皮车”,在2013年7月结束使命退出历史舞台。“绿皮车”在中国铁路干线上渐渐减少,只在支线及短途运输中还保有一定比例,但也将慢慢被淘汰。

与年轻的石展语不同,今年74岁的马新德,1961年开始担任柳州至金城江旅客列车的司机,1969年转岗到别的部门。“我把人生最美的年华都留在‘绿皮车’上了,绿色对我来说,包含着太多的感情。”马新德说,“绿皮车”就像人生的伴侣,让他难舍难分。

我当时开的机车,还是蒸汽机车,如今那种刺耳的轰鸣声还常常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马新德说。

石展语和马新德伤感于退出历史舞台的“绿皮车”,而对于柳州市民张冠双来说,这意味着新的开始,他31日当天就坐着9523次列车,捧着白玫瑰去列车途经的宜州市看望女朋友,这是他第一次乘坐这趟列车,时尚的张冠双希望,柳州至金城江能快些建成高速铁路,这样可以让他用最少的时间见到女朋友。

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子弹头”机车(高铁列车牵引车),马新德在怀念远去的蒸汽机车的同时,也欣慰于自己现在所生活的高铁时代。

从前,千里江陵一日还、天涯若比邻等这些古诗里的意境,现在都变成了现实。去年底,广西开通的桂林至北京动车,运行时间就只需要10个多小时,而桂林至北京全程超过2000公里。”马新德说。

2013年是广西铁路建设的收获之年,广西建成高铁里程1137公里,占全国高铁总里程的十分之一左右,位居中国各省(区、市)前列。

正渐渐告别‘绿皮车’时代的中国铁路,正以速度和质量的优势,走出国门,走向东盟,走向世界。”马新德说,他最近注意到博鳌论坛时,中国总理李克强和老挝总理通邢已启动中老高铁合作的商谈;他同时也关注到,李克强近日在访问非洲时,表态愿帮助非洲实现建立高速铁路网。“现在的中国铁路,像一条昂首挺胸的铁龙立于世界之林,身为铁路人,我感到很骄傲。”马新德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