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生攻坚瞄准三个“硬骨头”
(记者 刘斐 张遥 余里 刘巍巍)“乐事还同万众心。”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7日上午参加山西代表团审议时吟诵晋祠对联谈改善民生。他说,用现在的话,就是让人民共享改革成果。
民生领域涵盖人民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教育、医疗、养老三个方面长久以来如同一根骨头卡住了人们的喉咙,让不少民众难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红利。这是中国政府改革攻坚着力解决的问题。
教育:“上学难”其实是“上好学校难”
为了能让女儿就读重点小学,四川成都的王女士两年多前就以“比其他楼盘高几倍”的价格买了一套二手学区房,并迅速将全家户口迁到学校所在的街道。
中国的《义务教育法》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明令禁止择校,但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学校还是令家长们趋之若鹜。“就近入学”的政策催热了“好学校”周边“学区房”的价格。
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已达100%,全面普及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可是并非所有人都能公平地享有教改的成果。城市中“超级学校”的存在、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严重不平衡、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等现实,让不少孩子从一开始就失去了与同龄人公平竞争的机会。
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要为下一代提供良好的教育,努力使每一个孩子有公平的发展机会。
全国人大代表、大连理工大学副校长宁桂玲建议,政府应按照制度化的方式拨付教育基金,从预算开始做长期规划,把城镇化水平和教育投入挂钩,将人口集聚得到的红利用于教育的长期发展。
医疗 :“看病难且贵”本可以是伪命题
与中国许多社区医院的门可罗雀相比,江苏镇江黎明社区卫生中心的30多张康复病床却供不应求。中心主任栾立敏说:“80%的病人是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转诊下来的。”
由于中国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少数大医院,造成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中国近年来努力发展社区医院、全科医生,并希望通过“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很多地区的实践很难令人满意。
镇江这个社区医院的患者曾留言,这里的护理水平和病房硬件不比市第一医院差,“但因为是社区,报销比例却高出40%,达到90%,划算”。
镇江市自2009年起成立了两大医疗集团,其中一个集团就以市第一医院为核心,吸纳了包括黎明社区卫生中心在内的10家社区卫生机构。由于同属一个集团,社区医院获得了核心大医院的医护人员和设施资源,让患者安心在社区就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分级诊疗体系,加强全科医生培养,推进医师多点执业,让群众能够就近享受优质医疗服务。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郭玉芬说,医疗改革的重心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只有基层医疗机构实力增强了,大医院人满为患、医患矛盾突出的现状才可能改变。
养老 :呼唤待遇并轨和产业完善
自从几年前老伴儿离世,今年已经68岁的浙江老人毛信蒙就孤身一人在家,与女儿生活工作的城市相隔百余公里。从企业退休的毛信蒙每月只有2000多元的退休金,常年都等不到条件合适的养老院释放出空位置。
“女儿女婿都是独生子女,基层公务员收入也一般,上有老下有小,想照顾我们也是有心无力。”毛信蒙说。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2013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当期结余4000多亿元。但不是每个中国老人都能公平地享受到这笔养老金,中国人的养老待遇因所处地域、城乡身份、职业的不同而不同。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全国人大代表、国家卫计委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马旭日前说,目前中国老龄化人口占总人口数量的14%,预计20年后这一比例将达到22%到23%。目前中国需要1000万的养老服务人员,但全国现有养老机构人员22万,其中符合资格的仅2万。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物产集团董事长王挺革所在的企业已开始涉足养老服务产业。他说,发展养老服务业需要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国家有必要加快制定养老服务业的产业规划,支持打造盈利性品牌化养老机构,尽快出台扶持政策,吸引国有资本和民间资本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