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下一个十年是“绿色十年”

24.10.2014  20:21

    新华网四川频道10月24日电(本网记者戴盈 李娜 余里)"中国不可能再期待连续十年经济呈两位数增长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曾实现过这个成绩。其实,我们更乐于见到适度的经济放缓,对长远更有利。如果人工维持高速增长,反而容易诱发经济危机。"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rg Wuttke)在成都参加第九届中国——欧盟投资贸易科技合作洽谈会(简称欧洽会)时说。

    中国欧盟商会在今年9月发布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14/2015》开篇写到:中国发展"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伍德克认为,下一个十年势必是"绿色十年",因为"黄金十年"带来了太多污染。

      青山绿水能不能回来

    这两天,托本 布斯克(Torben Busk)坐着车穿过成都的大街小巷,车窗外川流不息的汽车让他感到有点晕眩。"中国人喜欢开大轿车。"这个满头银发的丹麦老头留下了这样的印象。而在布斯克万里以外的家乡霍森斯市,自行车是人们出行喜爱的交通工具。丹麦,已经把中国二三十年前"自行车王国"的称号抢去了。

    "大的私家车,排放了更多尾气,制造更多污染。"布斯克说,在丹麦,购买汽车的税费很高,逼得大家只能更多去买经济型的、小的汽车。如果开电动汽车还可以使用风电站生产的多余的(无法上载电网)风能。当然,自行车才是真正的宠儿。丹麦500多万人口,自行车保有量是400多万辆。

    问题是,丹麦的蓝天一直这么蓝,水这么绿吗?"以前,人们把污水直接排到河里。"布斯克说,在他所经历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空气是污染的,还有水和土壤。"历史是重复上演的。"他说。

    中国环境问题,世界都在看,商人们眼里看到的是机会。在成都举办的第九届欧洽会上,欧洲各国代表团几乎无一例外都打出了"环保"牌,从德国、西班牙到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从生物能源、太阳能、风能到地表能量转化。

    布斯克是霍森斯市贸促会的CEO。去年成都和霍森斯缔结为友好城市,今年中丹新能源环保研发应用中心已经在成都开门了。布斯克这次雄心勃勃地带来了废水处理技术项目。他骄傲地说:"现在,在丹麦,如果你夏天感到炎热,可以随便跳进任何一条河里冲凉。"

     7.5%,不是个坏消息

    "中国GDP增速放缓到7.5%,对中国人来说,这个数字不高,在欧洲看来,增长率还是令人羡慕的,特别是放在全球增长态势的背景下。"欧盟委员会企业与工业总司副总司长安提 佩尔托马奇(Antti Peltomaki)说,以往中国经济发展靠国家投资带动的模式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带来的一个结果就是产能过剩。而中国已经意识到这点,创新、市场配置资源和服务拉动是新一轮增长三个关键词。

    "我们看到中国在三中全会做出了一些决策来改变现状。现在要看计划能否落实,政策途径解决后,商业有无积极回应。"佩尔托马奇说。

    中国欧盟商会曾经在企业中做过一个民意调查,里面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不进入中国市场,会给企业造成多少损失?最后综合估算的结果是230亿欧元。

    "尽管这个数字和中欧每天10亿欧元的贸易额比,不算很大,但也不是一个小数目。"伍德克说,"即便增速在6%——7%区间,经济体也是在增长,这就是欧洲企业信心所在。而中国需要环保,这正是欧洲企业的强项。"

    在《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环保工作组一章记述:2013年,中国经历了50多年来,空气污染最严重的一年,这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工厂、建筑工地关闭,飞机无法起降,高速路封路,人们关在家中。据估计,中国2013年至2017年空气治理成本要达到17500亿元。

    而世界上没有地方能比欧盟地区环保政策更严厉了,架在经济头上是一个"减"字:2020年,减少20%温室气体排放,减少20%能耗,可再生能源使用要达到20%。这倒逼了绿色技术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如今,新一批欧洲商人正站在中国的门前,想要敲开这扇大门。他们不再是当年把服装厂、零件加工厂、组装厂和污染一起转移到中国来的那一代人,他们卖"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