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洋大夫的成都“中医”经

05.11.2015  22:11


时间:2015年11月4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http://www.chinanews.com/jk/2015/11-04/7605403.shtml

内容:

洋大夫的成都“中医”经

  4日清晨,法国留学生玛丽与同学将门诊科室简单打扫整理后,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来医院寻诊的病人辨证施治。今天是玛丽来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坐诊”的第一天,也是玛丽来中国学习中医的第三年。

  “洋大夫也会中医?”面对一位肩周炎患者的疑问,玛丽笑着请患者坐在木椅上,伸出双手为其把脉。听着玛丽的分析,患者的疑虑被惊讶取代。随后,玛丽取来工具盒,在老师的指导下为患者施针,动作十分娴熟。

  玛丽学习中医的“第一步”,是在父母的鼓励下迈出的。玛丽回忆,她生长在法国南部的村庄,儿时生病后父母常会用法国传统草药医学为其治疗,“如今古老法国传统草药医学几近失传,父母希望我能将遥远东方的中医带回家乡”。

  “在法国华人看中医时总选择黄皮肤的中国医生看病,黄头发的欧洲人则是‘洋’医生的常客。”玛丽轻捋着自己白大褂外的金发说,她曾在巴黎、瑞士学过6年中医,在成都每周12次的“坐诊”让她真正将书本理论与临床实践融会,希望回到法国时有更多的华人来她的诊所感受地道中医。

  因为语言的障碍,外国学生学习中医往往需要花费中国学生两倍的努力,与能说一口流利普通话的玛丽不同,德国学生茅台最头痛的则是“古文关”。茅台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不仅记录了中医术语,还有该术语的白话文翻译与英语翻译。

  “别看现在我了解《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的部分内容,最开始在葡萄牙学习中医时我和同学可闹了不少笑话。”茅台回忆,中医里的“三焦”是指身体3个不同部分,初学时他误以为是“三个加热器”,而人体穴位“公孙”也被同班的洋学生曲解为“爷爷和孙子”。

  尽管学中医不久,这位喜欢古筝、水墨画的帅气德国小伙却对中医有着自己独到的认识。“和标准、科学、流水化的西医不同,中医把人体当作一个整体来辨证施治,不仅需要我们学习理论,动手实践,还要有一定的悟性。”茅台说。

  来到成都深造前,泰国留学生刘嘉曾在泰国华侨崇圣大学学习4年中医。“中医研究经络,泰医也研究经络,但中医和泰医的经络是不同的。”刘嘉说,中泰的友好交流不限于经济、文化,越来越多的中国游客在泰国旅游时会购买泰药作为特产,而中医也在泰国掀起了一股“针灸热”。

  据世界卫生组织及相关机构数据统计,中医已传播到171个国家和地区,针灸在103个国家明确使用,中医医疗(含针灸)机构达8万多家,海外各类中医药从业人员约有30万。

  不少泰国亲友在得到刘嘉的诊治后,开始了解中医。“他们常问我背井离乡专研中医是否劳累,可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怎么会觉得累?”刘嘉笑道。(作者贺劭清)

                                                                                                      (编辑:王其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