述评:中国引导投资促经济“有质有量”健康持续发展
新华网北京5月23日电(记者刘斐 李云路)当前已近年中,在各种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刚刚公布的80个投资示范项目再次引发海内外关于中国开始采取刺激政策的猜测。
促进经济有质有量持续健康发展是中国改革的方向。事实上,无论是国家发改委强调的这些项目实施主体——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还是项目内容——交通基础设施、清洁能源工程、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等,无不显示中国寄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达成经济稳中求进的目标,以及调结构、转方式、挖掘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意愿,而非单一地倚靠政策刺激提振经济。
国家发改委21日公布的这份鼓励和吸引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建设的项目清单涉及:交通基础设施、现代煤化工和石化产业基地、清洁能源工程、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五大领域。有分析称,全部投资可能达到近万亿元左右。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历来是“稳增长”的重要一环。不同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中国采取的以政府投资为主导的刺激政策,本次中国政府的投资举措正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所表示的,政府有关部门和国企扮演的是示范项目的组织实施、宣传引导、服务监管的角色,政府投资势必将成为此轮投资的“砖”,其目的是引出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的“玉”。这也是为什么在公布这些投资项目的同时,强调要将其建成“社会资本参与建设和营运的样板工程”的意义所在。
这个样板的建成,将有利于扩内需、增供给、稳增长,盘活民间资本存量,并激活企业的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些社会资本示范项目与能源结构调整工程、棚户区改造及保障房建设等一起合力,客观上将有助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
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既是社会稳定的需要,也有利于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适量合理增长与全面深化改革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关系。只有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才能为调结构、转方式腾挪空间;只有实现了经济质量的提高,才能为未来经济总量的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因此,中共中央政治局在研判今年经济形势时提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五大关系时,仍将稳增长置于首位。
此次项目清单中列出的若干项任务,亦释放出强烈的“调结构”信号。相对于过去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粗放式产业结构,一批以能源结构调整和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高端产业项目将促进产业结构的新陈代谢,淘汰落后的产能和低端的产业企业,从而提高单位GDP的含金量,真正打造“提质增效”的经济发展方式,这也符合中国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要求。
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已出台了系列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产能过剩、培育新经济增长热点、扩大内需,并把投资作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
日前召开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要求完成2014年经济体制改革的九大任务,分别就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等价格改革、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等领域做出部署,其中第一项就是投资体制的改革,而此轮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和内容都体现了这一改革理念。
今年被称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元年,一系列改革措施和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增长的措施还将陆续出台,而这些都将围绕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来开展,以实现稳定发展和改革的辩证统一。